
口述 寶潔公司前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麥睿博(Robert A. McDonald)
麥睿博在寶潔工作超過三十年,被認為是寶潔歷史上業務面最廣和最具國際經驗的CEO。早年,他是西點軍校的優等畢業生,也曾是一名美國陸軍上尉,軍營生存法則深深塑造了他日后在寶潔的管理之道。麥睿博認為自己是慢熱型的人,但他從不放棄任何學習和總結的機會,寶潔成功秘訣正基于目標明確、持續學習。他也不吝嗇跟外界分享自己的人生信條,并時常提及他認可的“以價值觀為基礎的領導力”。 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一周后,麥睿博被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為美國下一任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部長,領導這一飽受“過于官僚”指責的機構進行全面改革。
我是芝加哥郊區的一個廣告推銷員的兒子。11歲那年,我第一次申請了西點軍校。美國前國防部部長、時任國會議員的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回信婉拒了我,但他鼓勵我高中畢業以后繼續申請。當我如愿加入西點軍校后,我摸索了好一陣子才明白軍營的生存之道。
西點軍校所有新學員必須要進行課程訓練,通過考試才能成為正式學員。首先我們要學會做好一個追隨者,然后才是如何成為一個領導者。我學到的第一課,是在任何的情況下,西點的長官只接受四種回答。
有一天晨練,我把鞋擦好、褲子熨好準備去站隊。但是有個士兵踩到一灘泥,弄臟了我的褲子和鞋子。我的教官問我為什么不把鞋擦干凈、褲子熨好,為什么不好好準備?我迅速在腦子里過了一遍四種答案。
第一種我可以回答:Yes, Sir(是的,長官),但是這并不幫助我解決問題。第二種回答:No, Sir(不是的,長官),但這樣我其實在撒謊,因為鞋和褲子的確臟了。第三我可以說:Sorry Sir, I don't know(長官,我不知道)。剛開始的幾個星期,每當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就說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最后長官把我送到了醫院,檢查我的聽力是不是正常。
我是一個慢學者,后來我才明白他們想要的其實是第四種回答:Sir, I have no excuses(長官,我沒有任何借口)。這樣回答代表你接受了自己的職責,同時是一種承諾,下一次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這可能是最有力的回答。
我在美國陸軍服役五年,主要效力于第82空降師。我在軍隊中學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生命受到威脅,處在極度危險的環境下,要充分依賴信任戰友。這種與他人之間的紐帶是一生都可以持續的關系。
后來我成為上尉,雖然有權命令別人,但是我很少這樣做。不管是軍官還是管理層,我們想做的其實是通過影響手下的士兵和員工,做正確的事。而你作為一個權威,一旦濫用權力,就會失去影響別人的能力。因此我會非常注意,永遠都把士兵的利益放在前面,我認為這是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品質。有吃的時候先讓士兵吃,因為這樣可以讓士兵知道,他們的生命其實比你的更有價值。軍隊時刻要準備上場打仗,士兵會為誰拼命呢?是對軍官的生命更重視的隊伍,還是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的軍隊?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退役回到辛辛那提,在一個啤酒花園里我見到了時年33 歲、現任寶潔公司的CEO雷富禮(Alan G. Lafley),他當時是 Dawn 品牌經理,此前是海軍軍官,受邀幫助招聘人才。寶潔公司以擅長營銷著稱,而“寶潔人”(Proctoids)則代表著忠誠、等級嚴密、服從指揮。如果當時有哪個公司像軍隊一樣,那肯定就是寶潔。所以我加入寶潔是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在我成為寶潔的高層領導后,我也會不斷修正我的信條,并且實踐,這也是我常常提到的“以價值觀為基礎的領導力”。我也會把這些信條分享給同事們,在這個過程中我明顯地感受到人們會越來越尊重你的領導力,因為這能激發他們建立起自己的信條。我在寶潔工作的三十多年里,還印證了另一條西點軍校的宗旨:我們應該選擇更困難但正確、而不是簡單但錯誤的道路。正確的事情有時候是最難做的,而那些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其實經常是錯誤的。
1980年,我加入寶潔公司后不久,美國爆發了一種很多女性都感染的致命疾病:中毒休克癥候群(TSS)。當時有研究顯示不少患者都曾使用過寶潔的“Rely”衛生棉條。雖然我們發現有些TSS患者并沒有使用Rely,但我們無法證明TSS和Rely之間的確切關聯性。于是我們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合作,召回所有未使用的產品,為調查提供研究資料,同時開展大規模的教育行動。
這對寶潔而言是巨大的損失,Rely是寶潔曾研發的最昂貴產品之一,這次召回直接導致公司股價下跌了一半。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極大的勇氣,但是這是正確的路。我們也曾想過在包裝上貼警示標語,雖然能保住這個品牌,但是這對消費者來說不是負責的行為。
我跟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先生保持著經常性的交流,他和我都是1975年的畢業生,同樣在軍隊服役了五年并且在當兵期間獲得了MBA學位,這也讓我們的關系更近一層。我邀請了兩名北大的學生參加我主持的西點軍校領導力會議,希望來自中國的年輕人也能感受到我曾在西點軍校接受的教育。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覺得四年軍校、五年服役的時間太長了。現在我60歲了,回頭再看那九年真是彈指一揮間。人在經歷很多之后,會更重視時間和經驗的價值。如果再活一次,我還會選擇同樣的路。我已經完成了一部分的人生目標,幫助了一些人,但我還有更多的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