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上,赫(hè)老師正在帶著大家讀唐詩。
燕來
【唐】韋莊
去歲辭巢別近鄰,今來空訝草堂新。
花開對語應相問,不是村中舊主人。
樂樂喜歡唐詩,她聽得特別認真。經過赫老師一番生動的講解之后,她主動站起來把全詩的意思講給同學們聽。她說:“去年秋天,天氣漸漸冷了,燕子就告別主人,飛到暖和的南方去過冬了。今年的春天,燕子回來了。可是,它飛進村子后,驚訝地發現,原來主人家的旁邊,新筑了一座草屋。可是,草屋沒人,草屋的主人會是誰呢?它飛到花叢中去問花兒,可花兒說:‘我剛剛開放,也沒有看見是誰呢。’”
樂樂的講述,博得了大家的掌聲。
可是,坐在教室左前方角落里的肖茜沒有鼓掌,因為她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忘了鼓掌。她想,去年燕子飛走時,真的曾向主人告別嗎?燕子回來時,看到村里多了一座草屋,真的會感到驚訝嗎?燕子真的去問過花兒草屋主人是誰嗎?花兒真的會開口跟燕子說話嗎?可是,花兒是沒有嘴巴的呀!但是,她不敢問,因為,以前她在課堂上也提問過,被同學笑話了。她不能斷定今天這些問題可不可笑,所以,她只好在那里木木地想著。
能夠眼觀六路的赫老師看到了肖茜異樣的表情,她望著肖茜,微笑著走去,理了理肖茜的小發辮,親切地問:“肖茜,你在想什么呢?”
“我……我……”顯然,肖茜有問題,但又有顧慮,不敢說。
“你有什么問題大膽地說出來,不管你說什么,同學們都會為你鼓掌的。同學們,你們說是不是啊?”
“是——”這個“是”字的聲音,在教室里拖了好久。
肖茜這才站起來,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肖茜提出的問題不但沒有引起大家的笑話,反讓好多同學都傻眼了,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似乎肖茜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只是自己沒有發現,卻被肖茜發現了。
“難道真的沒有同學可以幫助肖茜解釋一下嗎?”赫老師在期待……
終于,樂樂的同桌——小才子程澄舉手了。他說:“雖然這是一首詩,但我們可不可以把它看成童話呢?”
“只聽說過童話故事,我可沒聽說過童話古詩。”張峰不同意程澄的說法。
“我們把詩歌改編成故事,不就成童話故事了嗎?”石榴兒嬌聲嬌氣的發言引起了很多同學的支持。
“對,把詩歌改編成故事,就是童話了。”
教室里自由爭論很激烈,赫老師被忘在了一邊。
“可是,改編后就不是詩歌了呀!”齊奇提出了反對意見。
“是呀,我們今天學的是古詩,不是童話故事呢。”肖茜的膽子也大起來,敢于大聲地支持齊奇的意見。
樂樂很沉靜地聽著同學們的發言,在兩方都不能說服對方時,她胸有成竹地站起來,有條不紊(wěn)地說:“同學們,其實,是有童話詩的,我們就學過童話詩《雪地里的小畫家》……”
沒等樂樂說完,教室里響起一片背誦聲:
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
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
等大家背完了,樂樂接著說:“詩歌里的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它們在詩歌里都不是普通的動物,而是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它們在雪地里留下的腳印想象成圖畫,它們就成了小畫家。”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張峰搶走樂樂的話頭說,“如果用擬人的手法,把不是人的事物當人來寫,不管寫成詩歌還是寫成故事,都是童話。”
樂樂說:“對,就是張峰說的意思。”
這節課完全沒有按赫老師備課時的思路走,但是,直到下課,赫老師才說:“大家通過討論,明白了童話這種創作方式的特點。看來,看似很深奧的問題,只要大家共同討論,相互學習就可以解決,以后,你們的老師我上課就可以偷懶了喲!”
放學了,樂樂已經忘了在課堂上獲得的掌聲,但是,古詩里的那只燕子,一直在她的腦海里飛來飛去,她覺得可愛極了。
樂樂在寫今天的日記時,仿佛來到了詩中的那個美麗的小村莊,在三五戶人家的村頭,有一座墻土未干的泥墻草屋,在籬笆庭院里,花兒們全都咧著嬌艷的嘴沖她笑著。先前不知道新主人的燕子,現在看見草屋房門開了,便飛了進來。
“喳喳喳,是樂樂吧?我能在這里筑巢,做你的朋友嗎?”
“當然可以!當然可以!我就是為了做你的朋友,才來到唐朝的!”
于是,燕子又飛出了庭院,一會兒,就銜著一小團新泥,在屋檐下開始筑它的新巢了。樂樂呢?正在燕子的呢喃聲中寫著日記,她要把自己與古詩中的燕子做朋友的事,寫成童話故事,告訴更多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