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自帶一種戀母情結,所以母愛具有道德上的超然價值,偉大、崇高、神圣不可侵犯。從小學語文教材到主旋律歌曲,謳歌母愛的心靈雞湯密集分布。誰敢質疑母愛,誰就是大逆不道、禽獸不如。
臺灣作家、作詞人許常德站出來寫了一本挑戰中國人容忍底線的書—《母愛很可怕》,書名很反動,內容很誠懇。它的存在價值,不僅僅可以當成一本《不成功母親的百科全書》看,更重要的是,它提示我們對“母愛最偉大”這個“真理”進行反思。
許常德羅列了母愛的諸多可怕之處:
母愛不一定是美德,有時候它只是一種癮。因為被社會期許,被輿論稱頌,很多媽媽在扮演母親這個角色的時候,已經走火入魔。
母愛24小時不打烊,對孩子表現出毫無節制的關注和過度的擔心。母愛讓很多媽媽失去自我,把全部生命價值依附于兒女,母愛成為沉重的負擔。“女人心甘情愿做兒女的奴仆,這是一種陳舊的惡習。只為別人而活,美其名曰奉獻。而這種無私的愛也并非無條件,就是你不能背叛,甚至不能說不。”
“一個拿愛當武器的媽媽,根本就是披著媽媽皮囊的殺手。”許常德說得夠狠,“當你脫口說出,你跟你爸爸一個樣時,你就不配當一個精神正常的母親了。”而不少母親,因為跟丈夫感情不和,就對孩子灌輸仇恨。
為了孩子才不離婚,其實是不敢離,離不起。把孩子當成一個莊嚴的借口,維持一個破敗的婚姻,這樣的女人還少嗎?有的媽媽甚至利用孩子當砝碼,去爭取更大的利益。
很多時候,母愛只是一個包裝盒,打開之后,里面裝的是控制欲、占有欲和功利心。媽媽們并沒有意識到,你對孩子的愛,可能充滿了雜質。
有些媽媽需要借孩子贏得成就感,當他比賽失利、成績下滑、考不上名校、當不上公務員,就給他臉色看,說類似于“我對你失望透了,你怎么那么蠢,看看隔壁誰誰誰多厲害”的狠話。
有些媽媽,希望永遠壟斷孩子的感情,當兒子對媳婦言聽計從,立即萌生爭寵的欲念,讓兒子在婆媳爭斗中陷入兩難絕境。你要的不是兒子幸福,而是讓自己痛快。
事實上,我們不是要廢黜母愛,也不是要解構母愛,而是還原母愛的本質。母愛最偉大,是把生物本能道德化,把懷孕妊娠無私化,把育兒責任崇高化。母愛最偉大,可以是旁觀者的贊賞,但不應該化為當事者的自我定位。如果當母親的,懷著自己很偉大很崇高的心情去面對孩子,就很難保持一種平常心。
母親和孩子,不是互相尊重的平等關系,而是演化為施恩和報恩。因為母愛最偉大,就能以愛的名義,做控制孩子的事,做妨礙他人的事,甚至做違背公德的事。
兒童醫院的插隊現象是最多的。深更半夜,大家都是掛急診,有的母親就悍然插隊,理由是我的孩子發高燒,必須先看!凌晨來醫院的都嚴重,誰是因為掉了根眼睫毛而來嗎?但倘若你跟她吵架,一定會有人勸解,哎,理解一下嘛,母愛最偉大。你可以盡情偉大,但你的偉大不應該具有侵略性,凌駕于他人之上。
就像因為子女高考要營造安靜的環境而直接封路的那群母親,當被質疑無視他人的情緒和需要時,也總是有人為她們喊冤,畢竟,可憐天下父母心,畢竟,母愛最偉大。
有些女人,從懷孕開始,就自動升級為女王,要求所有人對她實施“最惠國待遇”,工作只做最輕松的,聚餐時她要揀最好的,她在辦公室睡會兒覺全人類都得集體噤聲—把別人的照顧當成義務和必然。等孩子出生,到了公共場所,又理直氣壯地爭取各種特權,因為,母愛最偉大。
你一定會說,這樣做的只是極少數,問題就在這里,每一個媽媽,都被“偉大的母愛”所蒙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神化和正義化了。但很多時候,我們暫停下來,理性地審視自己,有時候我們責備孩子,真的完全是為了他好嗎?有沒有是因為維護自己的面子、發泄自己的情緒或者耐心不夠?
沉溺于偉大的幻象中,把自己當成超人或者英雄—容我刻薄地說一句,你只是你孩子的母親,不是全人類的母親,你只是愛自己的孩子,不是什么超越人性的博愛。不必把母愛上升到道德高度上,它是一種可貴的情感,更是一種特別的職業。
母愛要專業、適度和合理。怎樣讓母愛更有分寸、更有技巧、更有趣味、更有張弛,這才是我們該深入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