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這個詞是什么時候流傳開的我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從一開始就不怎么喜歡它,我通常都只會用朋友或者好朋友這樣的詞來定位身邊的人,很少說某個人是我的閨蜜或者男閨蜜。
我想這一方面可能是和我自身比較喜歡和人淡淡相處的個性有關,這樣甜膩的詞總讓我感覺透不過氣來。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寫作的緣故,對詞語描述的準確性有一種近乎強迫癥的挑剔,總覺得這個詞太小家子氣了,不如比較中性的“朋友”這個詞,沒什么特別定義,反倒讓人覺得舒服開闊。
其實很多人成天閨蜜閨蜜地說,并不知道“閨蜜”這個詞的真正含義,如果你去蘇州玩,逛一逛那里的園林,參觀一下古代小姐的閨房,就明白所謂大家閨秀的閨閣都十分幽閉,在車水馬龍的鬧市中,一經高墻古樹阻隔,外面的塵囂就絲毫感受不到,自成一個世界。
女孩們整天待在閨閣里繡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地生活,既被男性所保護,又被傳統禮教所囚禁,外面的世界與她們無關,彼此交流的僅止于家事,彼此的心事,于是才有了閨中密友這一說。
然而現代社會,女人們和男人們一樣要求學求職,參與社會活動,辦公室政治,努力賺錢供房養家,早就沒有什么閨閣,也注定了所謂閨蜜的關系,只能是年輕女孩之間脆弱的維系。
不用閨蜜這個詞,不等于沒有閨蜜,回想一下,自己從少女到青年時代交往的那些朋友,也許更符合閨蜜的定義,每一個剛剛踏入青春期,對世事依舊懵懂的少女,都是脆弱而膽怯的,學校是她們最初接觸的小世界,她們沒有強大到可以對抗未知的世界,又需要人保護,于是就組成了一些小團體,結成親密無間的伙伴,團結起來去抵御外界的壓力,這樣力量會更強大一些。
其實很多女孩交朋友,被環境促成的因素很大,班級、鄰居、宿舍、同桌,這樣相對封閉的小空間,讓女孩子們自發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模擬隱形的閨閣,在這樣的閨閣中,女孩子們相互陪伴,共同成長,分享彼此的秘密。那個時候的女孩,大多都相信這種閨蜜情是牢不可破的,甚至比愛情更忠貞,更天長地久的。
可惜的是,很多年之后,當大家都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事業,面對著不同的壓力,當年的那些小秘密已經不值一提,從前的閨蜜在身份地位和經濟實力有了差異之后,這份友情也大多分崩離析了。有些是因為外力使然,而有些是彼此開始看不慣,不滿,最后漸行漸遠。
女人之間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友情?我的答案是有,但那不是閨蜜之情,閨蜜之情是小女孩的小世界,但人終究是會長大的,如果女孩之間僅僅滿足于互相陪伴,說說悄悄話,議論一下彼此的男人,一起逛逛街,吃吃飯,那么日子長了,在這樣封閉而狹窄的關系里,攀比、嫉妒,猜疑就難免會產生。
這是和愛情一樣的道理,有人說兩個相愛的人,在相愛的最初是彼此對看的,眼里只有對方,而到了成為伴侶,共同生活的時候,就要并肩站立,兩個人眼睛一起看著前方。其實友情也是這樣,沒有人能夠經得起經年累月地對看端詳不被人挑剔缺點,也沒有人可以無休止聽另一個人傾倒情感垃圾不覺得生厭。閨閣都沒有了,哪里還有閨蜜,每個人都要走出去面對世界,女孩子們只有成為共同闖蕩江湖的伙伴,一起去奔赴未來的戰友,彼此陪伴著一起走,這份感情才會長久下去。
我已長大,不再是少女,所以我不再有閨蜜,我有很親密的女朋友,我們在人生的路上互相扶持幫助共同成長前進,我很愛她們,生活的道路,希望和她們一起走下去。每一段閨蜜情都終將隨著女孩兒們的成長而產生變化。要么是互相疏遠厭棄甚至是背叛的結束,要么是升華成友情,大家調整方向一起朝前走。無論最后變成什么樣,閨蜜情都不是一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