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著名教育家洛克也曾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因此,在本園對幼兒實施成語故事教育的課題活動時,我們把游戲作為幼兒園成語故事教學的載體,充分挖掘游戲在成語故事教學中的有效因素。通過一階段的探索實踐,主要總結以下幾點,欲與同行探討。
一、在專門性的教育活動中開展游戲化成語故事教學
為了讓幼兒更親密地接觸成語故事,我園在每周二、四下午開設了專門性的成語故事教育活動。專門性的成語故事教育活動以完整的形態將成語故事呈現給幼兒,但同時為了避免專門性成語故事教育活動的枯燥性,我們在實踐中摸索了幾種游戲化的成語教學方式。
1.情境體驗法
將成語故事教學內容寓于一定的游戲情境中,讓幼兒通過多元的自主體驗、直觀感受,更能有效地激發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們在引導幼兒學習成語“百花齊放”時,首先向幼兒介紹一些場景,如,草地、花園、公園等,讓幼兒有一個比較具體的環境概念,介紹完場景“美麗的花園”后,分配角色,分別讓幼兒來扮演“花”和“蝴蝶”,由一只“蝴蝶”圍繞著“花”在飛舞,循序漸進到許多“花”開放引來更多“蝴蝶”飛舞,然后引出成語“百花齊放”,讓幼兒共同來體驗開花的情境。這樣在情境游戲中,幼兒就能具體形象地理解成語意思了。
2.畫面聯想法
中國語言文化一直追求“詩、音、畫”一體的藝術境界,很多成語就是這樣“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著文字就會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的畫面。因此,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畫面聯想法”來幫助幼兒理解成語故事,并在游戲中發展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如,在和幼兒一起學習成語故事“火中取栗”時,我先出示小貓與小猴看到盛有栗子火盆的畫面,引導幼兒想象猜測故事的情節,并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在驗證猜測中出示小貓用爪子在火盆中抓栗子的畫面,然后引導幼兒用簡潔的話來概括表述,進一步理解成語故事。又如,在引導幼兒學習“眉開眼笑”“愁眉苦臉”等成語時,我們設計了看圖猜成語的游戲活動,讓幼兒邊欣賞畫面邊在比較中用成語匹配。在妙趣橫生的畫面前,幼兒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在聯想比較中學會了成語。
3.動作表演法
為了打破成語故事教學的靜態模式,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讓成語故事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我們嘗試在成語故事教學中采用動作表演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引導幼兒學習成語故事“百發百中”“驚弓之鳥”“相親相愛”中,我們一邊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情節,一邊配以形象的肢體動作來表演。盡管幼兒的表演幼稚簡單,但在表演的過程中,提高了幼兒學習成語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真正做到了玩得愉快,學得輕松。
二、讓區角游戲追隨成語故事教學
區角游戲是深受幼兒喜愛的游戲之一,同時區角游戲呈現給幼兒的學習環境比較寬松自由。在寬松的區角游戲氛圍中,給幼兒營造自主學習成語故事的環境是十分有效的。
1.創設區域游戲中的成語故事樂園
在專門性的成語故事教育活動結束后,我們會根據幼兒的興趣,將一些關于成語故事的道具、教具、玩具投放到各個區域中,供幼兒在游戲時間自由地探索、操作。如,在語言區,我們為幼兒開設了“成語故事表演會”:小小故事表演會是幼兒學習、交流成語故事的樂園。有時幼兒是三五成群席地毯而坐,有時則是大半幼兒圍成圓圈,“故事大王”們惟妙惟肖的講述打動了所有的聽眾,一個個成語伴隨著美麗動聽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幼兒的腦海之中;在益智區,我們布置了一個“動物王國”,每個動物的家里都貼有動物成語填空,幼兒一到區域游戲時間,就會來到“動物王國”玩“幫小動物找家”的游戲。如,如“魚”得水、指“鹿”為馬、“狗”急跳墻、畫“龍”點睛等。又如,大家都熟悉的十二生肖,我們整理了有關十二生肖的成語,通過說成語比大小,玩十二生肖的成語游戲;在音樂區,我們根據成語故事的性質,投放了不同的背景音樂,各種自制樂器,讓幼兒根據成語故事情節來進行配樂、配器表演講述。
幼兒在區域游戲成語樂園中,自由輕松地體會著玩游戲學成語的快樂。
2.挖掘角色游戲中的成語故事寓意
角色游戲給幼兒創造了社會小團體的交往環境。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的一些角色行為蘊涵著成語故事教育契機。如,在角色游戲中,有的幼兒一會兒當水果超市營業員,一會兒當顧客到處跑,這時教師可以提醒幼兒不學故事中的小貓那樣“三心二意”;在娃娃家,“爸爸”“媽媽”有時會因為一些游戲行為發生爭執,這時教師也可以借機教育幼兒懂得“相親相愛”的道理……
總之,角色游戲中,成語故事教育的契機無時無刻不存在,教師只要時常做一個有心人,就能有效挖掘角色游戲中的成語故事寓意,從而讓成語故事來美化幼兒的游戲行為習慣,同時又能讓幼兒深入理解成語故事寓意,可謂一舉兩得。
三、在日常生活游戲中滲透成語故事課程
成語故事教育的契機隨處存在,關鍵看我們教師能否做一個“有心人”。為了讓成語故事課程能夠延續、提升,我們嘗試寓成語教育于一日的生活游戲中。
1.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隨機游戲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有許多過渡時間段,為了充分利用這些過渡時間段,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我們設置了許多隨機性的成語故事小游戲。比如,在午餐活動前,引導幼兒玩比較安靜的拍手游戲(你拍一,我拍一,一心一意學本領……)復習成語故事;在午睡前,給幼兒提供些視聽游戲:播放成語故事動畫、CD等,讓幼兒帶著美好安定的情緒入睡,同時又有效地幫助幼兒復習了成語故事;在離園前,舉行同伴贊美會,引導幼兒用學過的夸贊性成語來夸夸身邊的小伙伴,互相學習優點,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2.用好大自然這本無字游戲書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幼兒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驗。是的,奇異的大自然也是幼兒感知、體驗、學習成語的無字游戲書。大自然的花草樹木、泥土、石塊都滲透著淳樸的靈氣,我們應該充分運用好大自然這天然的教學樂園。
春天,當萬物蘇醒時候,我們可以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陽光的溫暖、彌漫的花香、婀娜的柳枝、飛舞的蝴蝶,從而告訴他們這樣的天氣就是“春光明媚”;夏天,我們可以帶幼兒在戶外感受什么是“夏日炎炎”“驕陽似火”;秋天,當樹葉飄落時,我們可以和幼兒一起去收集各種各樣的落葉,觀察果園里成熟的果子,從而體驗“秋高氣爽”“葉落知秋”的成語意思;冬天,我們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去親臨感受“寒冬臘月”“寒風刺骨”“銀裝素裹”的意境,同時還可以培養幼兒不畏嚴寒的勇敢精神。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幼兒身臨其境學習有關“春”“夏”“秋”“冬”的成語,真是事半功倍、情景交融。
總之,在組織幼兒學習成語、成語故事時,我們始終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讓游戲追隨于成語故事教學。在多樣化的成語教學游戲中,成語故事中蘊涵的意義無聲地滋潤了幼兒的心田,給幼兒增添了健康成長的營養。
參考文獻:
[1]李燕.游戲與兒童發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03.
[2]黃進.游戲精神與幼兒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06.
作者簡介:馬玲娥(1979.3-),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和小學附屬幼兒園)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