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作文課是很多語文老師頭疼的事,使盡了渾身解數學生的寫作水平毫無提高。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花了很多金錢和精力上各種的學習班,但收效甚微。那么,提高孩子寫作水平的法寶是什么呢?
關鍵詞:寫作;閱讀;法寶;語感
很多家長發愁,現在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越來越差,寫作文對他們來說是最頭痛的事。于是,家長都去追求什么“四維網格學習法”“爆炸作文法”“三天學會寫作文”之類的寫作技巧。但也很快失望地發現,時間花了,金錢也花了,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是沒有提高。他們花了大量時間和金錢在追求寫作技巧培訓上,當孩子買一本課外書、讀一本課外書,他們就大力阻止,花這么多錢花這么多時間在這些無用的書上有什么用。他們都不明白,閱讀才是提高寫作能力最有效、最快捷、最實用、最省錢的方法。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閱讀可以培養語感
孩子在大量的閱讀中,無數次見識了優美的句子、準確的詞匯,不知不覺中已經形成了良好的語感,積累了豐富的詞匯。寫作時,那些良好的語感和豐富的詞匯就發揮作用了,寫出來的句子自然通順流暢。而且,閱讀得越多,孩子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得到升華,懂得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一個閱讀稀少的人,一定是語言貧乏,同時也是思維僵化。反之,一個閱讀豐富的人,一定語言豐富,而且思維也非常活躍,創作的潛能非常大。
二、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認識水平
寫作不僅僅是文字表達這么簡單,好的文字還要有作者自己獨特的思想認識,有真誠待人的坦誠,有真切樸實的情感。閱讀的好處不僅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還能豐富孩子的心靈世界,提高他們對世界、對生活的認識能力。從優秀的文字作品中,孩子總能經歷一些他們在生活中無法經歷的事,學到一些在生活中無法學到的東西。孩子的生活范圍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參與。那么,閱讀就彌補了這些不足。閱讀時,孩子身臨其境,實質就構成了對生活的參與性,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歷。凡古今中外那些經典名著里面的看法、思想、句子等,肯定是獨特的,優美的,博大精深的。這些精髓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當然影響到他的行為。那么寫出一些思想獨特、內容充實、有靈魂的作品來輕而易舉。
我們的成語“學富五車”就是形容一個人讀書讀得多,學識淵博。古今中外的那些文學泰斗,沒有一個不需要長時間和大容量的讀書,才成就了輝煌成就的。現代著名學者錢鐘書進清華大學時的愿望是:橫掃清華圖書館。后來他的《人獸鬼》、小說《圍城》、詩論《談藝論》得以相繼出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經典的文學作品中包含純熟的寫作技巧,閱讀過程就是學習寫作技巧的過程。書讀到一定程度,寫作技巧自然就形成了。古人早就總結出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而且,閱讀對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輻射作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青少年閱讀有很多研究,他說:“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系。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于思考。”很多心理學家也認為,學習能力取決兩個因素:(1)語言系統;(2)智力背景。閱讀是一種以語言為載體,在現實生活中升華的活動。它可以激發閱讀者的語言系統,同時可以使他的智力發展有更強大的后盾,從而使孩子的思維能力更強,自主學習時的信心就更強大。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根據多年的教育經驗總結,孩子在低年級科目不多的階段,僅僅靠點小聰明容易取得好成績,但如果沒有厚實的閱讀墊底,年級越高科目越多就會覺得力不從心。為什么呢?因為閱讀多的孩子,自學的能力很強,當他有意識地去學習時,他那豐富的語言能力和智力背景就發揮作用了。他的自學能力讓他只要努力就嘗到有收獲的成功感,這種成功感又促使他主動積極地區學習,形成了良性的循環。而那些少閱讀的孩子,他的語言和智力背景的蒼白使他的學習能力越弱,在越來越難的知識面前,他越來越力不從心。挫折感越來越強,對學習越來越厭倦,形成了惡性的循環。
閱讀,可以讓人穿越時空,體驗古今中外不同的生活經歷;可以使人橫跨地域,感受世界漫長的歷史發展。可以使人聆聽眾多智者的聲音,可以使人共享博學之士的成果……喜歡閱讀的人,不僅眼界更開闊,思維更活躍,思想更獨到,價值觀也更完善。多閱讀的孩子作文詞匯豐富,語言活潑,題材新穎,視度開闊,見解獨到。少閱讀的孩子作文詞匯貧乏,語言枯燥,題材單調,視角狹窄,沒有見解。蘇霍姆林斯基就說過:“我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作為老師,與其花盡心思去追求什么技巧,不如鼓勵孩子多閱讀。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8.
(作者單位 廣東省開平市第六中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