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學科在德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是進行德育的主陣地和重要渠道。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注重德育滲透,寓德于教。首先,做到把握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德育滲透實質。其次,加強寫作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拓展德育滲透空間。再次,開展課外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德育滲透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外活動;德育滲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語文不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作用。表明了小學語文學科在德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是進行德育的主陣地和重要渠道。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注重德育滲透,寓德于教,真正達到語言訓練和思想教育完美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他們的德育認知能力。下面筆者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德育滲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把握教材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強化德育滲透實質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平臺和載體,教師要充分挖掘并把握每一篇課文中的德育內容,選準進行思想教育最合適的切入點。
1.在介紹作者時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選編的都是膾炙人口、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每一篇文章的作者都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愛國詩人、作家以及革命領袖、仁人志士等。因此,教師在介紹課文作者時,要結合作者的經歷、寫作背景,帶著情感滲透德育,正如白居易說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例如,在講《少年閏土》一課時,就可以告訴學生作者魯迅是中華文化的主將,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然后簡單介紹文章的寫作時代背景。學生在對作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的同時,感受到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的幸福溫暖。
2.在閱讀分析文章時,捕捉最佳的德育時機,讓學生學習文章內容的同時接受德育
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不僅要學生了解周恩來少年時期立志為自己、為祖國爭氣而勤奮學習、刻苦讀書的故事,而且要結合自己粗心馬虎、不刻苦、驕傲懶惰的實際,啟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不畏艱險,勇于拼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再如,《夜鶯的歌聲》一文中,小夜鶯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毫不動搖,利用歌聲來傳遞情報,通過自己的機智勇敢保衛了家鄉,消滅了敵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面對那種情況,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心靈產生碰撞,教師適時升華,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加強寫作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拓展德育滲透空間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學科進行德育滲透的拓展延伸,因此必須要加強小學生寫作訓練。如何在寫作訓練中開展好德育滲透,首先教師要指導好學生寫作訓練的目的,就是說要學生的基本明確贊美什么精神、說明什么道理等。其次教師要因勢利導、融會貫通地教育學生要寫身邊的真人真事,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葉圣陶先生說過寫作訓練必須要用“誠實的自己的話”。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發現并寫出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讓大家共同感受體悟世界的美好,從而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父母、熱愛生活,以至于熱愛國家的美好情感,實現德育的目的。
三、開展課外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德育滲透效果
積極開展好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不僅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和綜合素質,而且還能在活動中拓寬視野、陶冶情操,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
1.開展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提升德育實質的重要途徑之一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指導學生閱讀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書刊,引導學生會讀,培養他們自覺去讀的興趣。教授他們閱讀時的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有所收獲。
2.有針對性地確定設計好內容,廣泛地開展課外活動
例如,開展詩歌朗誦會、故事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滲透道德品德教育,把小學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小學語文課外活動中。
(作者單位 李淑霞: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第五小學 李俊鵬:吉林省永吉縣實驗職業高中)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