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是基于放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能夠直觀地展現人類大腦的放射性思維過程。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能發揮其趣味性、直觀性、靈活性和關聯性的特點,從而提高單詞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的單詞記憶能力。結合教學實踐和研究,淺論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詞匯教學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語言的建筑材料。詞匯量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學生掌握的詞匯越多,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就越強。《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二級目標確定了小學階段的423個核心詞匯,要求學生能初步運用這些詞匯表達二級目標規定的相應話題。盡管教材在編排時采用了同主題集中的形式,將這400多個詞匯按單元分散編排在各年級的英語教材中。但是許多學生學到的仍是零星的單詞,沒能形成緊密的單詞網絡,容易忘記。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單詞教學經驗發現,詞匯的生成與分類都是有規律、成體系的。應用思維導圖學習英語詞匯,可以突出詞匯的邏輯性,能促使學生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整合新舊單詞,建構詞匯網絡圖,增強單詞的記憶能力。
一、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Mind Map)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方式。是表達放射性思維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因此,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英語單詞的記憶上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將繁雜、易忘、零散的英語詞匯在大腦中直觀化、網絡化和邏輯化,結成牢固的“知識網”,增強記憶。
二、思維導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1.課前預習,尋找難點
學生要想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聽講,彌補自身的不足,首先就要知道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課前運用思維導圖可以預先勾畫出學習的要點,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做到帶著問題進課堂。比如,學生預習新版PEP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4 My home Part A let’s learn 這課時,會遇到很多有關功能房間的名詞。按要求聽、說、認讀單詞,并能在情境中靈活運用。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單詞,會造成效率低下的現象。此時學生如果能繪制一幅簡單的思維導圖以room為核心詞匯,連接各個功能房間名詞,就能很容易地發現單詞間存在的聯系。
2.課中學習,拓展思維
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思維有利于思維的延伸和聯想的發生,將表面看似毫無聯系的事物進行創造性的鏈接,形成一幅知識網絡,讓學生抓住重點來進行知識的記憶。教師在上單元復習課時,思維導圖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新版PEP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5 Dinner’s ready!本單元圍繞“dinner”這一話題展開教學,通過晚餐的情境學習有關食物和餐具的有關詞匯。A 部分的詞匯是:soup,beef,noodles,vegetable和chicken。B部分的詞匯是:chopsticks,bowl,knife,spoon和fork。在進行單元復習時,筆者創設了一個邀請朋友共進晚餐的生活化情境,要求學生四人一小組,以“dinner”為核心詞匯,以想吃的東西、想喝的飲品以及能夠使用的餐具為節點,進行思維發散,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討論晚餐所需要的東西。
3.課后復習,強化記憶
對于學生來說,課堂學習很重要,但是課后復習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定律,學生如果不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就非常容易遺忘。應用思維導圖來整理和復習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可以使課后的復習變得生動有趣。應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試著回憶課堂上學習的新詞匯,將所學單詞按照一定規律進行串聯,歸類記憶,并通過添加圖片、色彩等調動左右腦一起來強化記憶,提高復習效率,優化學習效果。
總之,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中常見的線性思維模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升注意力和記憶力,啟發聯想力和創造力,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它能幫助學生梳理所學內容、理解所學知識,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可持續性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威.小學兒童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托尼·巴贊.思維導圖.李斯,譯.作家出版社,2000.
[3]吉桂鳳.應用思維導圖訓練小學生的英語發散性思維.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08).
[4]韓光亮.積極運用思維導圖.強化篇章結構梳理.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07).
(作者單位 浙江省樂清市城東二小)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