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應遵循新課程教育規律,認真研究教學規律,樹立新課程理念,用理論指導實踐,不斷地研究教育教學中的新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思想品德;認知規律;心理特征
任何課堂教學都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思想品德教學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關注社會發展、關心社會,增強公民意識。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社會實踐的參與能力,讓學生在這種實踐參與中培養良好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思想品德教學只有在這一規律下,入情入境,才能不斷深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全一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事例簡要分析一下。
一、激趣導入,觸思探索
良好的課堂教學導入能促進師生共同學習。新課導入的目的主要是:回憶舊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常用的導入方法包括:復習提問法、單刀直入法、情境導入法。
在教學《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一課時,引導學生觀看“遼寧艦”的起航、神舟十號飛船的升空、“蛟龍號”的潛海。讓學生在熱烈激昂的氛圍中,進入本課,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通過教師提問“這一切都基于什么?”“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我們為何沒有?”逐步把學生的情緒引入“發生巨變的原因”“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制度”等方面,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進程。
二、三維基礎,觸及思想
新課標指出,一堂好課要努力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融合。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學生對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基礎,這樣才能生成學生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般來說,知識的目標容易實現,也容易測量,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看不見、摸不著,不好把握和測量,但它卻是思想品德課程最高層次的目標。作為教師,要完成教材內容,落實新課標理念,就需要在教學中反思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從我的課上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是什么?
(2)學生真正學到了哪些有益的學習方法?學生真正明白了哪些做人的道理?
(3)我的課可曾感動過學生的心靈?我們可曾與學生進行過真正的心靈對話?有多少次、多大程度上使他們的心靈受到感動?
但作為本課《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就具體的課本資料很難深入學生的思想深處,觸及學生的心靈,在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時就顯得不足了。為此,我們在課前讓學生自己詢問身邊的父母、長輩,搜集有關能反映時代變化的事例及物件,在這堂課上,我們的教學簡直成了“舊貨市場”,學生也蠻有激情地“品評”這些物件。
三、突出主體,沖破要點
如,我們學習“我國的經濟制度”時,讓三個學生分別扮演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做自我介紹。這樣的形式不僅能直觀生動地將我國的經濟制度的變現形式演繹出來,將枯燥抽象的知識融于情境,而且還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鍛煉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樣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激活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
四、探究熱點,情理共生
思想品德教學要關注時事,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對社會熱點問題材料的深度解讀,有利于“情”與“境”相融,有利于使學生融入情境,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有人說現在的學生愛國意識差,其實這是誤解,你們沒有看見他們在“遼寧艦”出港時的激動,你們沒有看到他們觀看太空授課時嚴肅認真的態度。借用熱點新聞引起學生關注,并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結論。學生不僅對自己總結出的結論印象深刻,而且能從中感受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增強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提升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在教學“造福人民的經濟制度”時,我們讓學生聯系這段時間的時政,聯系國防、航空行業的新聞,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五、音樂賞析,升華情感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音樂常被用來愉悅心情、烘托情境、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升華學生情感。教師應依據教材內容和所要達到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選擇恰當的音樂作品。在呈現方式的選擇上應依據達到目的,選擇聲音文件和視頻文件。在本課教學的結束環節,執教教師播放音樂作品《越來越好》,使學生在感受黨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中,擁護黨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得到升華。
總之,有人認為入情入境教學方式是語文課堂的專利,但我不這樣認為,入情是讓學生、教師都能投入其中,把自己的真實情感,思想融入課堂教學;入境同樣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教學。當然,這與語文中的朗讀氛圍、文字背后的情感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是注重規律的學科,我們廣大教師應遵循新課程教育規律,認真研究教學規律,樹立新課程理念,用理論指導實踐,不斷地研究教育教學中的新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我們教師要有“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能力,要在教學的設計上入情入境,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讓思想品德課堂不斷深化。
參考文獻:
[1]朱杰.深化課程教學改革 構建和諧高效課堂.中學教學參考,2009(09).
[2]周開銀.初中思想政治課“六步”自學互助模式[J].新課程:教師版,2006(04).
[3]鄭偉.試論思想政治課中的主體性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4.
(作者單位 廣東省五華縣油田中學)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