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表揚幼兒有技巧,從孩子努力行為上表揚,可促進孩子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小學;幼兒教育;表揚
農村小學的幼兒教育和普通的幼兒園不同,不僅擔負著教會孩子基本生活的能力,還要為幼兒升入小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怎么能讓孩子在學習基本生活能力的同時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呢?筆者把多年的幼兒教育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
表揚好的行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但表揚也是一門藝術。怎樣才能使表揚更有效呢?我們班有個非常聰明的寶寶,老師們都很喜歡他,經常在孩子面前表揚他。小寶寶也經常犯錯,我們在幫他指正錯誤的時候,他就表現得很煩躁。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呢?經過了解,知道小寶寶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經常被表揚,但是家長的表揚都是“干得好,你真聰明!”這樣做的結果極易導致他在犯錯的時候不聽別人的勸告,一旦有批評的時候就會表現激動,不聽勸告。那些被夸為聰明的孩子都傾向于不接受艱難的任務,因為他們知道,只有當他們取得好成績時才能獲得承認。這說明我們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表揚地方不對。在教育孩子上我們的引導要處在對的位置上才行:對孩子稱贊的重點應放在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上,而非結果上,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孩子們對出錯的恐懼心理,才會讓他們積極地去接受新的任務和應對新的挑戰。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吃完飯后,自己把碗筷放回洗菜盆中。我們說:“你自己把碗筷放到洗菜盆中,我真高興!”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如果說“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應該怎么做,如何努力。“你真聰明!”也是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讓孩子覺得好成績與聰明畫等號,一方面他會覺得成績與努力不掛鉤,只是與聰明有關。在他們和其他的小朋友接觸中也是這樣來比較的。一旦成績不如別的小朋友時就會覺得是自己不夠聰明,而不是自己不努力才造成這樣的結果。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后對一半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夸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從這個結論上來看,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要有的放矢,把對孩子的智商表揚變成行為表揚,讓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就懂得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才能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總之,我們在教會孩子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同時,要表揚孩子,但是表揚的方向和具體事情上都要讓孩子朝著好的行為習慣去發展,朝著樹立起遠大目標去發展,朝著通過努力獲得勝利果實去發展。
參考文獻:
耿德鳳.精心設計情境,打造多彩課堂[J].考試周刊,2010(05).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燒鍋鎮小學)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