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具有多樣性與選擇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也就是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供多樣化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以確保高中數學課堂最大限度地展示學生自身的價值。
關鍵詞:高中數學;先學后教;問題情境;分類思想
高中教育屬于基礎教育,它包含了數學中最基本的內容,是培養公民素質的基礎課程。但是,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采取的是最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按照教材教,學生則是以“題海”式的學,導致課堂枯燥,缺乏生機。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提供多樣化的數學課堂,充分展現數學的價值,以注重學生全面的發展。
一、借助先學后教模式,培養自主能力
先學后教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學,第二步是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第三步就是當堂練。從整個學習過程中來看,學生一直處于主動求知的過程中,教師則是課堂的引導者。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以促使學生在主動求知的過程中逐漸找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時,為了讓學生獲得自由的發展空間,我采用的是先學后教模式,首先,我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掌握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及其推導過程,并靈活運用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解決相關問題。接著,我讓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將遇到的難題反饋給教師,大概在20分鐘的時間后,我開始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以確保先學后教模式的高效進行,最后,為了檢測學生的自學效果,我還設計了當堂練環節,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幾個問題,如:(1)若等差數列{an}的前三項為x-1,x+1,2x+3,則該數列的通項公式?(2)在等差數列{an}中,若a3+a9+a15+a21=8,則a12是多少?(3)已知等差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若a4=18-a5,則S8=?簡單的問題設計目的就是為了檢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而,使學生在先學后教學習中自主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習能力也得到加強。
二、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指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問題環境中自主的思考探究,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例如,在教學《平行關系的判定》時,為了加深學生記憶,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我采取了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1)若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能否判斷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2)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E、F分別是AB、AD的中點,能否證明EF∥平面BCD?(3)假如一個平面內有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能否判定這兩個平面平行?……在正式授課之前,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想象力,去自主解決上述的問題,進而使學生順利地走進課堂中。
三、滲透分類思想方法,鍛煉思維能力
掌握數學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由此可以看出在課堂中滲透數學思想的重要性。而分類思想則是數學學習中最常用的一種思想方法。所謂分類思想,是指根據數學本質屬性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將數學研究對象分成不同的種類,然后進行思考解答。而且,分類思想方法的滲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還對鍛煉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與嚴謹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已知函數f(x)=ex-kx,x∈R,若k>0,且對于任意x∈R,
f(x)>0恒成立,試確定k的取值范圍?
解答:∵x∈R,f(x)>0恒成立
當x≥0時,f(x)=ex-kx>0恒成立,k<■恒成立
令g(x)=■∴g’(x)=■
當x=1時取最小值,即0 當x<0時,0 這是一個典型的分類討論試題,在本題目中,學生缺少了哪一個部分的思考都視為解題不完成,都不能得到滿分,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分類思想滲透到課堂中,要促使學生在不斷練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大大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不斷探索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金光華.如何做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5).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西鐵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