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學科。然而,以往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語文價值的體現,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恰當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展現語文的育人功能,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語文;育人功能;能力水平;審美情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學生通過優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在促進學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產生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價值,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課堂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能力水平的提高
在新課程改革下,能力水平不再簡單地指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即聽說讀寫能力。其中還包括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所以,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深入挖掘語文教材的內涵,從而使學生的能力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
1.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交際工具,應用是其價值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思想,重視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要創造機會,搭建應用平臺,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由于本節課的內容故事性較強,所以,我組織了討論活動,首先,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對文本中的人物有個全面的了解,為接下來的討論活動做好前提工作。接著,我組織了“對文本中各人物形象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的討論活動,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首先讓學生對文本中人物進行了分析,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每個人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些學生說喜歡林黛玉,一些學生說喜歡王熙鳳,還有些學生說喜歡賈寶玉等,他們都從不同的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對學生把握主要人物形象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
以生為本是新課程基本理念之一,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我采取了自主學習的模式,首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了解林沖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奮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發展變化,從而認識封建社會里被壓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2)學習本文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等。并讓學生帶著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同時,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課文中關于風雪的描寫有什么作用?(2)本文故事的開端對全篇有什么作用?(3)林沖被逼上梁山的原因……該環節的設計一方面能夠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二、審美情趣的鍛煉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審美教育有助于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價值,還應體現在對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上。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審美教育卻是我們經常忽視的一方面內容,再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將過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學生的成績上,導致大多數學生基本上都成了知識的接收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全面認識語文的價值體現,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我采取了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的主旨。因此,我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1)本文的感情變化是什么?(2)“這幾天心里頗不安靜”是本文的文眼嗎?(3)從“修辭手法”“情感態度”等方面對下面的幾個句子進行鑒賞,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用田田寫出了葉子之多等。從整個教學活動來看,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得到鍛煉。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充分展現語文的魅力,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黃偉.用新觀念來觀照新教材,充分發揮語文教育的價值功能[J].基礎教育研究,2001(10).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西鐵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