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小學教師,應該在具體的德育過程中認識到倫理問題的存在,選擇分析后做出合理的判斷。分析了當前存在的教師倫理缺失的德育問題,加強教師德育中的師德教育,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共同提高教師的倫理決策力。
關鍵詞:教師倫理決策力;德育;必要性
一、現實中存在的德育問題及培養教師倫理決策力的必要性
當今的德育活動在簡單機械的教育模式下進行著,觀念陳舊的社會群體沒能使教師倫理決策力的培養得到應有的重視,造成腐敗、懲罰學生等畸形現象普遍存在,這已經妨礙了教育功能的實現。因此,培養教師倫理決策力變得刻不容緩。
二、師德規范的局限性
我國傳統師德規范的真實來源有二:一是以“師者如父”的倫理身份設定為基礎,通過簡單類推并結合教師與學生這一對人倫關系的特點而建構起師德規范;二是人們從如孔子、荀子、朱熹等堪稱“萬世師表”的優秀教師身上提煉概括出教師行為的基本倫理規范,進而上升為普遍的教師倫理規范。由于是由“身份倫理”和個體經驗來源而“外賦”形成的,而非由教師職業本身“內生”的,因此我國傳統師德規范過于理想化,缺乏現實性。
師德教育只關注教學的需要、學生的需要,把師德看作規范教師行為、保證教學效果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功利化、片面化傾向,降低了師德教育的人文內涵。另外,傳統師德教育無論在形式還是在方法上都比較單一,“開設專門的師德教育課,采取強制或硬性灌輸,是我國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主打模式”。這種道德說教模式是把教師排除在道德規范之外的,它認為教師道德規范應該由一些專家來制定,教師應無條件地服從教師道德規范。有人認為,教師本身是教育人的,所以教師專業倫理教育用不著講究方法,只要把職業規范提出來,灌輸給教師就可以了,教師自然會自己教育自己。這種認識忽視了教師在教師專業倫理教育中的主體性,也忽視了教師德育的示范性。
【案例1】
在學校的一次我最喜愛的老師的評選會中,胡老師不幸落選了。消息傳來,他本人感到十分的突然與驚訝,很不理解。
胡老師熱愛教師的工作,認真備課,鉆研教材,努力吸取本學科的最新知識,并注意教學技巧,聯系學生實際。胡老師還注重教學研究,撰寫了不少教改論文并在全國或省級刊物上發表。但他平時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就是普通的班級活動,他也從來沒有露過臉,對于學生在課余所產生的問題也從來不解決。這導致了胡老師在最終由學生評選的我最喜愛的老師活動中,落選了。
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倫理決策不當,很容易造成學生的不理解。要進行有效的德育工作,教師不能僅僅把教學看做是唯一的標準,而忽視了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熱愛與關心學生是做好此項工作的前提。教師只有在自己的對學生的倫理判斷上先投注強烈的、真摯的情感,才能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身上的道德,才能讓學生對教師尊敬、信任與親近,才能發揮良好的決策作用。
三、教師與學生的倫理關系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傳統教育的“填鴨式”“滿堂灌”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課堂教學變得活躍起來了。然而,部分教師由于沒有很好地理解新課改的精神,以為在課堂上只要讓學生多說,氣氛活躍就可以了,在教學深度上沒有下功夫,導致了課堂教學走形式化。部分教師熱衷于“作秀”,在一些浮夸的形式背后,本質上仍然是教師對課堂的壟斷和獨裁。
出于職業的考慮和目前教師業績考核機制偏重于學生考分和升學率的關注等原因,教師對那些用功的、能按自己要求做的學生自然比較喜歡,這部分的學生比較容易得到老師的偏愛。而相反,確實有不少學生由于不成熟而常常違背教師要求的學生,因此在現實中,小學教師不平等對待學生的事例還是不斷發生。
【案例2】
小明(化名)的小學生活是在杭州市的一所普通小學里度過的,記得在小學數學課程中,有一堂課是要學習負數的認識的,小明長時間都搞不明白類似于負數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數。有一次小明和幾個同學的負數題目又出錯了。教數學的鄭老師就繃著個臉走進了教室(她的臉似乎永遠是那樣繃著的),也許是因為那時小明幾個出錯的頻率太高,鄭老師就專門把小明幾個同學叫了起來,在他們的考試卷上刷刷的寫下了“-100”的字樣,并且讓別的同學一起來圍觀,記得有一名女同學當時就哭了,因此她“幸運”地逃離了被圍觀的時刻。小明幾個男同學在全班其他同學的哄笑聲中低下了頭。
小明真不知道鄭老師怎么會想出這么些招來,她一定以為如此懲罰一定會讓學生們記住“負數”。遺憾的是,在往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小明一到課堂,一上鄭老師的數學課心就會撲撲地跳,更容易心不在焉了。這種“公眾形象的教育方式”讓小明好多年都感到羞愧和自卑并真的永生難忘。
這正好說明教師認為學生能接受的倫理標準與學生實際能接受的倫理標準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其中,教師情感表達、倫理的決策以及與學生的交往技巧不足都是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教師在做倫理決策時,僅有目的性是不夠的,還更應該提高自身的道德準則與關注的表達。
深入教師德育生活,從專業出發制定切近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要在不斷的德育實踐中逐漸內化為自身的有機組成部分,培養成良好的教師倫理決策力,并在德育生活中身體力行,引領教師群體的德育方式和實踐方式。
參考文獻:
[1]岳偉.關于師德建設的反思與重構[J].江西教育科研,2006(12):25-27.
[2]胡鋒吉.談沖突下的教師倫理[J].教育與職業,2007(6).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學教育集團)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