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的提高是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的,從自己的孩子成長中能獲得更加科學的道理。以下是一些在生活中的感悟。
關鍵詞:學生發展;健康成長;教育感悟
兒子終于懂事了。我的心禁不住一陣釋然,頓感輕松無比。
說起孩子的成長,那可是一段有苦有樂而漫長的歷程。
為了學習和工作,孩子不滿十九個月就被送去遠離六十里外的奶奶家,由于奶奶家都是蒙族人,孩子開始學的就是蒙族話,我這個當媽媽的一句蒙話不懂,致使孩子三歲回家時,晚上用蒙話說:“尿尿”,我這個當媽的硬是哄他睡覺,結果尿了褥子,孩子起床后氣得大哭了一場,向奶奶用蒙話學說一遍,我抱了孩子大哭一場。
記得那是兒子上初中一年級時,由于工作照顧不上孩子,只好把他送到二百里外的學校。一次,我去學校看他,給他買了二十個面包,可到了晚自習后,面包一個也不見了,兒子生氣去找了主管校長,班主任批評了拿面包的學生,結果那兩個拿面包的孩子不見了,一天都沒上課,我和他爸爸知道后,讓孩子去找那兩個拿面包孩子的老師,讓那兩個孩子快回來上課,那兩個孩子回來后,我和他爸爸讓兒子向那兩個孩子道歉,兒子按我們說的做了,那兩個孩子后來和我們兒子成了好朋友。
兒子上高中了,由于他班男同學和鄰班一名學生打仗,我兒子也去看熱鬧,結果一起被罰八百元錢。交錢時,我去了,看到有的家長罵孩子,有的家長氣得直打孩子嘴巴子,而我只悶著火請兒子下了飯店,吃飯過程中,教育他:以后再有此事,千萬不要參與,同學之間要友好相處。
兒子十六歲那年,暑假回來,我新買一個水汆子,由于剛開始不會用,竟把我的手燙了兩個大泡,他爸看了,非把水汆子扔掉,不讓我用,我又舍不得,只有兒子不吱聲,只見他拿了鉗子、鐵絲,不一會兒,做成了兩個鐵環,一個鐵環上多做一個圓形的手指能套進去的圈,遞給我,并把鐵環套在水汆子上,教我把手指放在圓圈里,這樣水汆子的水就再也燙不著手了。
2013年暑假,兒子主動要求去修路段干活,盡管起早貪黑,一天大約干十三、四個小時,兒子還是堅持干了一個暑假。
前幾天,由于評職稱,鬧得我們很不舒心,兒子知道后,來電話說:“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在我心里,一切都不重要,我只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生活的爸爸媽媽!”
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尤其現在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我始終有一種危機感,對于這些嬌生慣養的孩子,怕他們變的脆弱、低能。擔心他們習慣了平坦的大道,將來不會在崎嶇的小道上行走。但我知道“嬌生不能慣養的道理”。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今,已經長成小小成年的兒子,幾乎不用我們為他操心了,我們品味著潛心教育帶來的結果,在為兒子自豪的同時,也為自己驕傲。畢竟在人生的這個大舞臺上,我們扮演了父母應該扮演的角色,至于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對我們來說都不重要,只要對社會有益,我們都為他祝福。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包拉溫都學校)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