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小學中高段學生學習狀態的具體分析,提出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引導,精心組織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a
關鍵詞:審美意識;拓展視野;精心;個性美
在學校里,美術教學通常就是指美術課。美術課要求老師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去發現美的事物,感受美的事物,創造美的東西。如繪畫、設計、手工制作等課程。它是美學范疇的一種,是一種以訓練技能為目標的課程。小學美術教育,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初步感知美好的事物,并且用最簡單的方式或者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所看到的美景和美好的東西。
小學中高段的學生,處于身心和思維快速發生階段,已經不滿足于老師的示范教學,開始具備自己發現美、感知美的能力。但是由于孩子們接受事物與理解事物的能力的發展不盡相同,要怎么才能上好中高段學生的美術課,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了。再加上幼兒家庭環境、學習習慣等差異的影響,使得如何在課堂的美術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變得比較困難,更加棘手。現在,我將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該如何解決小學美術中高段美術教學的困惑。
一、關注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中高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階段,他們已經初步具有審美意識,他們知道什么是美,已經能夠用自己獨特的視線去感知什么是好壞美丑。學生喜歡畫自己感興趣的畫,自己喜歡的畫。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多重視、多關注他們的審美意識,多鼓勵引導,充分思考,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去評價和判斷,養成自己獨特的審美個性。如,在教學《色彩的聯想》這課時,老師通過啟發引導,同學們,你們喜歡哪種顏色?把你喜歡的顏色畫出來,你在生活中能發現這些顏色嗎?由這些顏色你可以想到什么?在《色彩的聯想》這篇課文中,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獨特的審美意識。
二、重視開闊視野訓練,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都說見多識廣,看的東西多了才能發現更多的美,才能創造出美。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就應該開拓學生的視野,去積累更多的內容和更多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美。美術教材中的欣賞課文,網絡中大量的信息圖片,生活中有意識搜集的實物資料,合理地在課堂中運用這些素材,不但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更能增長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能更輕易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三、精心備課,巧用示范
小學生思維發展有差異,認知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有些內容的教學還是應該落到實際動作示范上來。老師要通過語音、表情、動作去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對比去發現美。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形成互動模式,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各種事物不同的美。如,在素描《手》這篇課文時,教師先通過圖片引入,讓學生先觀察這些手的外形、光潔度、柔軟度等特點,綜合各個因素,讓學生自己去判斷什么樣的手才是最美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對比分析,去發現美,創造美。這樣直觀的引導,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四、作業設計創造個性美
課堂作業的布置和課后作業的延伸在照顧到學生年齡、個性特征的同時,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這樣學生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在做作業的時候,通過回顧所學的知識及自己積累的素材,就能創造出有獨特見解的個性美的作品。
總之,美術課就必須要求教師從學生的思維角度與學生學習知識規律出發,關注學生獨特的審美意識,重視他們的審美能力,精心設計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使美學從課本融入教學實踐中,走進我們的生活里。
參考資料:
[1]梁存.淺談小學美術的創新教學[J].學周刊,2012(08).
[2]李紅.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4).
[3]許瑞娟.小學美術課堂創新教育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渭塘實驗小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