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參與單元“整理與復習”的學習,使已經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通過學生自己的發現、整理,使之更系統、更科學,達到牢固掌握,靈活應用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科學安排,充分運用課本“整理與復習”的內容,做好單元小結工作。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通過回憶單元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絡,提高認知能力
通過對整理復習的梳理、鞏固,使學生將單元知識進一步消化,使他們的大腦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這就需要教師在復習過程中,根據復習內容和知識重點合理設計教學情境,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單元知識有機串聯起來,使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
例如,我對“數的整除”單元進行整理復習時,緊抓整除這一知識重點,設計出學生容易接受的例子展現給學生,再通過師生的回憶引出知識間的關系形成知識網絡,用課件形式呈現給學生。
■
二、緊扣“整理與復習”,充分發揮練習題的優勢,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整理與復習”不是對其中內容的機械重復,教師在復習小結過程中要善于選擇典型例題,通過對例題的擴充,挖掘數學問題的內涵和外延,通過一題多問、一題多變的形式,引導學生討論、解答,掌握單元重點。只有學生經過親身整理的每一過程,才能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的發展。
如,六年級百分數運用單元的整理復習。可通過問題的變化,深化學生對百分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對比練習也鞏固了對分數問題的應用理解。
如,六年級一班有40人,二班比一班多10人,
1.六年級一班人數是二班人數的百分之幾?(教師出示問題學生解答,并集體分析此類問題的結構及解答方法。)
要求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
2.二班人數是一班人數的百分之幾?(幾分之幾)
3.一班比二班人數少百分之幾?(幾分之幾)
4.二班比一班人數多百分之幾?(幾分之幾)
通過解答對比使學生明白了兩個量進行比較時,多的量就是少的量,(如一班比二班少的人數就是二班比一班多的人數)而由于單位一的量不同,多得分率并不是少得分率。(如一班比二班人數少百分之幾并不是二班比一班人數多百分之幾)
三、聯系生活實際,激發探索欲望,培養思維品質
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要放手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與人共享知識的氛圍中整理知識點,最終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的目的。
如,“平面圖形面積和周長”的小結,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準備學過的平面圖形的紙片,課堂放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平面圖形面積和周長的一些概念性知識,并用這些已有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總結后可采用如下練習:三塊地分別為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并且周長相等,已知長方形長10米,寬5.7米,種哪塊地好?為什么?這樣一道題就能融合很多知識點,能使學生明白所學的很多知識不是單一地解決某一問題,而是相通的。
總之,單元小結的方式要做到豐富多彩,提綱挈領,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多種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間的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達到整理有序,復習有效,掌握一類的目的,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諸方面得到發展與提高。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龔家灣第二小學)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