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內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及不斷升華,跟隨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步伐,美術教育工作者的“理論建樹”已見不少,以下擇其熱門之點——如何讓兒童畫畫出新意和童趣,從新的視角提出更為切實的指導與教學方法。
關鍵詞:兒童畫;童趣;“新”;“法”
一、兒童的繪畫行為心理
兒童畫創作是指兒童用繪畫工具,以繪畫的手段自我表現的一種形式;孩子們用畫筆分享美的世界和美的生活帶來的愉悅。兒童畫要畫出新意,畫出童趣,教師和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們的繪畫行為心理。
1.畫筆是玩具
對于兒童而言,畫筆是一個玩具,它能使孩子的情感得到發泄。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孩子對那些本不是玩具的掃帚等是常玩不膩的愛物,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孩子們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和創造欲,那些僅以觀賞為目的的玩具會因孩子失去新鮮感而棄之一旁。
2.繪畫活動是游戲
孩子沒有繪畫概念,他們不會像成人那樣拿起畫筆來會想到事業、前途,而是把繪畫當成游戲,同打雪仗、捉迷藏一樣,不同的是這個游戲是用彩筆在紙上完成的。
3.繪畫是表達方式
人類有把自己的內心情感發泄出來的愿望,兒童表達能力差,積蓄的情感不能從語言的渠道上導出,卻可以較容易地借助畫筆,從兒童的繪畫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二、兒童畫創作教學方法
留美博士黃全愈在他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指出:繪畫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可以被創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種扼殺創造,重復他人的一種技能。許多孩子具有的是相當好的繪畫“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能”力,但欠缺基本創造力。在教學實踐中,如何讓兒童畫畫出新意,畫出童趣呢?以下便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總結出來的五個“新”和六種“法”。
1.引導兒童繪畫的五個“新”
(1)觀察角度新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繪畫中只有通過細致的觀察,才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美。要畫出新意的畫,必須引導兒童進行細致的觀察。例如,在畫《踢足球》時,結合多媒體教學,先讓學生觀看足球比賽的片段,叫學生必須對運動員的拼搶等一系列動作進行細致觀察。還要注意觀察的角度要有新意,除了觀察運動員的動作,還要對一些精彩的鏡頭去觀察,例如,射門的那一瞬間,撲球的一幕等。
(2)取材新
兒童畫創作和小學生寫作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取材要新。如《畫同學們喜愛的一項活動或游戲》,有的學生選擇的題材是大家都經常表現過的活動,如,跳繩、捉迷藏等。在組織這堂課教學前,讓學生都去參與各種游戲活動,通過這些游戲活動,有很多學生就選取一些“眼中常常有,畫上人人無”的內容,如,“跳拱”“背羅漢”這些活動,把這些游戲活動通過彩筆在紙上來完成,既真實又有趣。
(3)構圖新
當學生選好題材,就需要構圖。好多學生在構圖時有一種定式,如,畫《打乒乓球》時,學生常常采取這樣的常規死板的構圖。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人,中間一個球臺。如圖:
■
在組織構圖時,要引導同學們打破常規,大膽創新,抓住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特寫鏡頭來構圖,讓他們能打破定式。如圖:
■
(4)表現方法新
一幅畫的內容和題材選定了,一般的學生最喜歡用彩筆、蠟筆這些常用的簡便作畫工具進行作畫,如果能夠嘗試運用一些新穎的方法作畫,可以提高作畫的創新能力。如,畫夜晚天空中的煙花,色彩明亮鮮艷的煙花之間的背景卻很難涂,可以利用蠟筆不粘水的性質,先用蠟筆對煙花著色,再用深色水彩滿涂背景,這樣涂背景色也就方便而且美觀。
(5)命題新
給一張畫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就好像攝影作品中有一個如詩如畫的題目一樣,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命題一定要用兒童的語言,富有童心童趣最好。如,一位小朋友畫了一個地球,在她的周圍有許多身穿太空服、手拿衛生工具的小朋友,或許一下子還不能明白這幅畫意,加了《我給地球洗個澡》這個的題目,也就使人一目了然。
2.指導兒童繪畫的六種“法”
(1)增補法
在課堂教學內容比較單一的情況下,很大程度上不能調動起兒童的積極性,運用增補法可以滿足這些兒童的繪畫饑餓心理。例如,一年級《畫青蛙》一課,有小朋友會問:“我可不可以再畫幾只青蛙呀?”等問題。這時啟發他們各抒己見,再加以引導:在畫面上補充些什么,就能表現出一幅幅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內容的畫。小朋友運用頭腦中已有的表象,加上聯想,進行增補,從而充分發揮各自的創造力。
(2)素材組合法
兒童作畫并不能憑空想象,豐富表象的儲備是想象內容更為生動的前提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有時還可以為兒童提供一些直觀素材,讓兒童根據自己的觀察、理解,進行自由組合,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如,為幼兒提供水果、蔬菜等,請幼兒選一個主題將這些圖形組合成一幅有情節的畫。
(3)課題延伸法
課題延伸是指在堅持有利于兒童主動發展的原則下,對教材中原有的命題作適當的補充或改變。如,《蔬果動物》一課,課題改成《蔬果動物園》,蘊涵合作精神,這樣的內容范圍廣,質量也高。
(4)正反思維法
兒童畫教學的目的不是把每個兒童培養成為一名專業畫家,而是為了幫助每個兒童在各個方面,發展他們的認識與智力。而兒童畫教學中正反思維法的運用恰到好處地體現出這一點,正反思維法是指從正反兩個角度對所要描繪的內容進行想象的方法。如,在指導《想象中的房子》一內容前,從正向思維角度出發,則考慮人類居住的房子將是如何的好;而從反向思維角度出發,面對當前環境污染嚴重等,怎樣使想象中的房子表現在良好的環境之中?啟迪兒童進行想象,提高認識,開發智力,這樣的引導,產生的畫面是將人類移居海上等各式各樣真正富有童趣的兒童畫。
(5)仿生想象法
仿生想象法是指將所畫之物模仿成另一事物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兒童畫教學中甚為常用。例如,在啟迪兒童畫《想象中的太陽》這一內容時,兒童對太陽作擬人化處理一般都能掌握,從太陽公公引導出太陽奶奶、太陽叔叔等較為容易,但這并非能滿足兒童的想象欲望,繼而分別出示長耳朵的太陽及西瓜形的太陽,再加以引導、鼓勵,兒童思路如泉流水,想象中的太陽畫面就會一一呈現。
(6)學科結合法
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是美術課程應該具有的特征。為此,很多勇于開拓的教育者已著手探索美術綜合探索這一學習領域,努力嘗試學科與學科間知識的結合轉化教學。在兒童畫教學中,也可以將其作出另一種詮釋,與音樂等學科知識結合轉化,從而表現具有想象力的畫面。
繪畫是兒童心靈的圖像符號,是生命成長的需要。兒童畫是孩子們心跡的表露,讓孩子們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畫筆去描繪世界,讓他們的畫更有新意、更有童趣。
參考文獻:
[1]肖芳.兒童繪畫從游戲開始[J].北京教育,2002(04).
[2]楊曉柳.抓住兒童繪畫特點 發掘兒童繪畫潛質[D].江西師范大學,2005.
(作者單位 重慶市榮昌縣玉屏實驗小學)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