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味”是數學課堂的永恒追求。現在有的小學數學課堂被包裝成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精美課件,雖然滿足了學生的耳目享受,卻未必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有時還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淡化數學思考。因此,作為輔助手段的多媒體課件,當以實用為標準,而不是越精美越好。我們要把多媒體與數學課堂相整合,突出教學重點,突破傳統教學無法理解的教學難點,要求展示事物變化的過程,刺激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引發學生主動、積極、創新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
關鍵詞:數學味;多媒體;整合
現代數學教育專家經常提出:“一節好的數學課堂要有濃厚的數學味?!痹凇暗谒膶矛F代與經典小學數學課堂”觀摩活動中,鄭毓信教授特別提到了“數學味”的問題。但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課堂應該有的數學味卻漸漸地缺失了。數學內容包裝成圖文并茂的精美課件,常常是許多教師的得意之舉。這些聲像,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耳目享受,卻未必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有時還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淡化了數學思考。因此,作為輔助手段的多媒體課件,當以實用為標準,讓學生享受感官的愉悅絕不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讓學生沉醉于思考的樂趣才是數學課堂所要努力追求的。我們要把多媒體與數學課堂相整合,突破傳統教學無法理解的教學難點,要求展示事物變化的過程,刺激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引發學生主動、積極、創新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
一、利用多媒體,抓住數學課堂的本質,創設有“數學味”的情境
我們用多媒體展示的情境創設應體現教材的宗旨,應該為數學學習服務,具有“數學味”。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創設恰當的數學情境。如,朱衛國老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他沒有利用媒體創設很華麗的情境與動畫,而是簡簡單單地出示了一個長方形,讓學生求它的面積,學生很快求出來了。接著又出示一個邊長和長方形一樣大的平行四邊形,問:“這個平行四邊形 的面積怎么求?”學生都說和長方形的面積一樣求,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一樣大。這時候教師就用媒體演示,讓學生知道了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不一樣大,面積求法也不一樣。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到底應該怎樣求呢?教師在教學情境中導入新課,將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巧妙地融入其中,思考和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演示,彌補學生探究的不足
我們知道,《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有這樣一個重要的理念:“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用來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钡墙陙?,隨著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數學課堂中,動手實踐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課件演示。但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一種輔助性手段,并非萬能,因此要用在點子上,更要注重實效。教師只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使用,優勢互補,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完美狀態。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捕捉數學信息
課件的展示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出發。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倍枚嗝襟w創設問題情境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如,在教學“認識乘法”一課時,上課一開始,教師通過課件出示課本中的場景“美麗的大森林”??梢韵胂螅n件出示后,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課件所展示的華麗的場景所吸引,忽視了隱藏在華麗場景背后的數學問題。所以教師應該做好引導者,應拋棄所有與數學無關的內容,如,“喜歡嗎?”“有哪些小動物?”等等。只要提問:“圖上有幾種動物?它們各是幾只在一起的?”接著引導學生2只2只地數小兔,3只3只地數小雞,然后讓學生想辦法求小兔和小雞各有多少只。這樣,學生就能在問題情境中有效地捕捉數學信息,初步感知“幾個幾”的生活現象,為接下來學習乘法做好必要的準備。這樣的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也快樂。
多媒體技術能夠把教師想表達的許多內容整合成一塊版面。但多媒體只是一種技術,而且只是一種“輔助”技術,它無論多先進,但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只有一條: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的效果。只有真正擺正了數學課堂與多媒體課件的位置關系,達成和諧的統一,才能更顯示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讓我們記住英特爾總裁克瑞克·貝瑞克博士在《英特爾未來教育》中說的一句話:“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p>
(作者單位 安徽省蕪湖縣趙橋中心學校)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