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主動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部分都是“灌輸式”地教,很多學生都是被動接受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而新課改則提倡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更快樂和富有激情投入數學的學習中。一旦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便會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從而更加熱愛學習數學。
關鍵詞:激發;學習主動性;教學策略
一、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
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民主的教學觀、學生觀。以往的課堂總是以教師為中心,過分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的權威地位,學生往往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而新課改指出,教師與學生之間應是“一種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之上的、民主平等的對話關系”。所以在課堂上,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應是鼓勵、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批評,更不是責罵或羞辱。其次,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平易近人的外在形象。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授課,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教師發自內心的微笑、期許的目光、充分的激勵,如,“不錯!真棒!好極了!老師為你驕傲!”等發自內心的贊嘆,將對學生產生莫大的激勵作用,可以讓學生情緒高漲,促進學生大方自信地表達,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伴交流。再次,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追求知識,就要首先讓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快的情緒感染學生,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創設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如,在教學“認識時分”時,對于“1時=60分”這個知識點的形成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利用多媒體課件模擬龜兔賽跑的游戲,跑道就是鐘面(圓形軌道),他們的起點都在12時,我選一名學生喊“開始”,讓全班仔細觀察在相同的時間內烏龜和小白兔各跑了多少,只見學生一個個興奮得都像小裁判一樣,密切注視著比賽的進程。最后都要爭先恐后地“宣布”賽況,在相同的時間內,小白兔走了一圈,也就是60分,而烏龜慢騰騰地才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小時,又因為他們所用的時間一樣,所以有結論1時=60分。
很顯然,此處我設計了學生熟知的龜兔賽跑游戲,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還不夠成熟,對于比較抽象的知識,如果只是由教師一味地“給予”,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更談不上主動地參與教學,但如果教師引入有趣的教學情境,那課堂效果肯定會是另一番景象。
三、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保障學生主動參與
1.通過小組合作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在教學中我們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因為這樣的交流和互動,最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有利于讓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真正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此外小組合作還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學生在小組里盡情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可以使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尤其是為學困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堂參與的機會。
如,教學“20以內退位減法”:當教學“13-9=?”這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共同總結一共有多少種方法。生1:“我是這樣想的,13的個位上是3,就把9分成3和6,先13-3=10,再用10-6=4,所以13-9=4。”生2:“我是用13-10=3,3+1=4,把減數9看作10,因為多減了1,所以還要再加1。”生3:“我還有不同的辦法,我是做減法想加法,因為9+(4)=13,所以13-9=4。”生4:“我也有想法,把13分成10和3,先算10-9=1,再算1+3=4。”如上的四人小組合作,每個人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充分地調動了每個學生的主動性。
2.通過動手操作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動手操作活動是思維的起點,能力的源泉。它能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敘述變成有快樂的、有趣的、帶有思維形式的游戲。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數學是枯燥的、嚴肅的。但如果把數學知識轉化成有聲有色的學具操作,讓他們主動地動口、動手、動耳、動腦,實際操作、體驗和表現,實現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自主參與,他們會倍感興趣。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變“苦學”為“樂學”“要學”。
如,在教學“千克和克”后,學生都對“1千克大約有1個菠蘿那么重,1克大約有一枚2分的硬幣那么重”牢記于心,但叫學生在物品后填寫適當的重量單位時,往往錯誤率較高,有時甚至還會鬧笑話。如,有學生填:1個小朋友的體重大約是35(克),1個雞蛋約重40(千克)等。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對這些物品實際稱一稱。于是,我讓學生帶一些日常生活物品在課堂上稱,只見學生都情緒高漲,忙得不亦樂乎,有用臺秤稱蘋果、橘子、梨等水果的;有用天平秤稱文具盒、書本、鋼筆等文具的;還有的在用體重秤稱自己或他人體重的。通過此類操作活動,學生都極大地豐富了感性認知,對物品的重量都能有較準確的判斷了。
3.通過開展競賽激勵學生主動參與
實踐證明,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的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自覺主動地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小學生好奇、樂勝、爭強、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等心理,適時、適當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如,“奪紅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解題方法最佳的是誰”“比比誰最聰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提供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把學生從對分數的競爭引向追求知識、提高能力的競賽。比賽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全班比賽,男女同學比賽,小組比賽等,如果教師適當地用小獎品(練習本、鉛筆等)獎勵在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那么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學生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教學策略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把課堂變為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習樂園,讓其在今后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的數學教學中。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南苑小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