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而《廣東省幼兒園教育指南》也提出要引導幼兒在藝術活動中學會傾聽、專注,養成默契、和諧、合作、有序工作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幼兒學會正確評價自己,能尊重、理解和欣賞他人的創作,而這些也就是提示我們在藝術活動中良好禮儀品德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就音樂活動中禮儀品德的培養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音樂活動;禮儀品德;培養
教師應該以育人為本,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學習和感受音樂,潛移默化地培育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而《廣東省幼兒園教育指南》也提出要引導幼兒在藝術活動中學會傾聽、專注,養成默契、和諧、合作、有序工作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引導幼兒學會正確評價自己,能尊重、理解和欣賞他人的創作,而這些也就是提示我們在藝術活動中禮儀品德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全面發展的幼兒,既應該掌握豐富的知識技能,又應該具備一定的創造能力和良好的品德,這也是我們教學的三維目標。而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藝術。因此,音樂教育為培養幼兒的良好品德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發揮學科特點,讓幼兒在唱唱、跳跳、聽聽、奏奏中接受品德教育
音樂活動的常規培養不能離開音樂藝術形象進行空洞的說教,不然幼兒只會機械記憶,被動接受。要讓幼兒在活動中保持主動、自然、愉快的心境,再輔以各種貼近幼兒生活、活潑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唱唱、跳跳、聽聽、奏奏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這是音樂教育所特有的功能。在許多的中外音樂作品中,從內容上看都或多或少地滲透著時代性、民族性、區域性、思想性、社會性、情感性等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包含著思想、行為意識和品德教育的成分。如,《讓愛住我家》讓我們感受到家庭和睦、相親相愛的那份溫馨和甜蜜。《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現的是一種抗日英雄勇敢的氣概。《愛護小樹苗》能教育幼兒愛護植物,從小培養環保意識,《義勇軍進行曲》能增加幼兒對祖國文化和歷史的了解,并產生民族自豪感。《小山羊和小公雞》是多使用禮貌語能化解矛盾,使大家成為好朋友的生動例子。雖然這些音樂作品都比較簡單、短小,但它的實際意義足以證明音樂藝術的教育功用,在我們感受它的藝術美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想品質和道德的教育。所以,作為音樂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當好情感的“傳遞者”。第一,好好地選擇適合的作品,并對作品進行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準確地捕捉音樂形象并把握其教育含義。第二,在活動中教師要使自己先感動,教師只有進入“角色”情不自禁,才能使幼兒隨師“入境”也為之所動,當教師對某一作品以生動、豐富的語言,真實的情感進行啟迪和描述,并激情地范唱、指揮或彈奏,作品之情才會情不自禁地滲透進幼兒的心靈深處,使幼兒有所得。
二、采用不同形式的音樂活動手段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
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在“眾星捧月”的效應下,個性極強,有的霸道不懂分享,有的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依賴不自主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的正確引導,培養他們健康的身心。音樂教育在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上有非常有效的促進作用,可培養幼兒活潑、開朗、樂觀、自信和不怕困難的良好心理品質和個性。在音樂的實踐活動中,健康的個性必將得到不斷完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快樂的歌聲培養幼兒的活潑開朗,通過優美的舞姿舒展幼兒的健康情感和生命活力。通過大舞臺上藝術活動的展示讓大家看到幼兒童言的天真、大膽與自信;通過合唱和打擊樂活動培養幼兒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欣賞的集體意識,從而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合群的個性。
三、從點滴開始,培養幼兒良好的活動行為規范
良好的行為規范不是一日可以形成的,養成好習慣有個很知名的定律,就是“21天定律”,想養成一個習慣,從開始就要每天牢記于心,切實執行,不能有一個例外,在這21天中,要把自己扮成已經擁有這個習慣的人,那么21天之后,這個習慣就會養成了。幼兒年齡越小,就更需要不斷地重復和強化,直至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所以,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要注意教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幼兒進入音樂室、師生問好、坐站姿勢等都要有一定的規范。在音樂的歌唱訓練中,要培養幼兒良好的歌唱習慣,如,正確的歌唱姿勢、呼吸和發音方法,良好的心態等。在打擊樂活動中,良好的常規建立尤為重要,如,取放樂器和交換樂器的禮儀、樂器的正確敲擊方法、活動后的樂器歸位等,很多教師往往急于求成,專著于幼兒是否能掌握樂曲的節奏,而忽略了這些良好常規的建立才是事半功倍讓幼兒更好地掌握、表現和再創作的關鍵所在。對幼兒出現的不良行為和不規范,我們要及時進行輔導和糾正,不能僅僅為了完成自己的活動目標而熟視無睹或不以為然。在糾正時,注意不要一味地說教,而用活動中角色的語言巧妙地介入,幼兒會欣然接受,而且印象深刻。俗話說:“學藝先學做人。”作為音樂教師,應把培養幼兒良好的德育素質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不僅要通過音樂活動使幼兒的心靈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活動中,打動幼兒的心。
寓品德教育于音樂教育中,無論是從教育方式、教育手段,還是從幼兒的接受心理來看,都有其獨特的效果。音樂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是人類情感的真實寫照,是大自然美的再現,是人們心靈的慰藉、健康的伴侶。音樂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美化他們的心靈和外表。讓我們和幼兒一起像小鳥一樣展開夢的翅膀在音樂的藍天里盡情地翱翔吧!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北城幼兒園)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