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術活動包括欣賞活動、繪畫活動、手工活動三大類,而這些活動的內容和題材都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中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美術大師羅丹說過:“美到處都是,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美的發現。”在生活中,到處都是藝術。從視覺上,我們看到藍藍海洋之寬闊、小河流水之細膩、花兒盛開之美麗、春風撫柳之溫心;從聽覺上,我們聽到驚濤拍岸、高山流水、鳥兒爭鳴;從嗅覺上,我們嗅到花兒的清香;從味覺上,我們嘗到酸甜苦辣;從肢體上,我們感覺到冷熱溫涼、粗糙光滑。我們從這些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而這些都可以成為幼兒創作的源泉,這一切需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做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一、在生活中引領幼兒擁有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中抬頭可見的藍天白云、植物園的花草樹木、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來車往、飼養角里游動的金魚蝌蚪、節日里五彩繽紛的舞臺和教室環境等都是幼兒觀察欣賞的對象。當然,這些首先要求教師具備發現美的眼睛,才能更好地引領幼兒。每次午餐后,我都會帶領幼兒在院子里散步,季節不同風景不同,院子里的花草樹木呈現的美也會不同。夏天在院子里看見馬路上的各種車輛,唱著歌的灑水車、體型流暢的小轎車、偶爾會有呼嘯而過的救護車。我們邊觀察邊談話:“你最喜歡看到的什么車?為什么?你發現它們有哪里不一樣?”幼兒會說:“車的大小不一樣,色彩不一樣,形狀不一樣,作用不一樣,標志也不一樣”等。我還會問:“不同功能的車擁有的組成部分也不一樣,灑水車有水箱,掃地車有掃刷,你想有什么作用的車?”幼兒:“我想有會飛會跑的車,堵車時就飛起來;我想要會變形的車,就像《洛洛歷險記》中的機車族一樣會變形;我想要七彩的公主車。”“嗯,車的作用真多,回教室后就把你的車畫下來吧。”作家趙鑫珊說:“想象力是能動的知識,是創造力和智慧的必要背景。”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也會成為幼兒談話的主題:“蝴蝶在花叢中會做什么呢?”幼兒:“在和花朵說悄悄話吧。”“它們會說什么呢?”“嗯,蝴蝶會告訴花朵外面的故事。”如果又飛來一只蝴蝶,那么開啟了幼兒關于蝴蝶之間的想象之門,為幼兒積累繪畫活動的素材。我樂意和幼兒進行這樣的談話,在他們童話的世界里,我希望永遠是其中的一員。
二、在生活中提供豐富的適合幼兒繪畫的材料
生活中的繪畫材料不僅僅局限于彩筆和畫紙,馬良用樹枝在地上、在墻上也畫出了逼真的作品,紙盒、蛋糕盒、報紙、布和瓷磚都可以成為幼兒的畫紙,一把刷子、一根樹枝、還有幼兒的小手指頭都可以成為幼兒的作畫工具。相應來說,打破常規的繪畫材料更能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生活中廢舊的掛歷紙和紙盒經過教師的加工都是幼兒進行繪畫活動的材料。在參加美術畫展的時候,方便面盒、瓶瓶罐罐、幼兒的背心、樹根及枝條、甚至于幼兒的尿布都成了幼兒繪畫的材料。你看:古典的臺燈燈座就是一帆風順的酒瓶涂上協調的水粉花紋,燈罩是方便面盒外裱了一層宣紙畫上精美的畫面;那一幅立體的花瓶圖就是根據掛歷紙的深淺色撕紙拼貼而成,紙箱的色彩本身就是作畫的背景色。大到電視、冰箱的包裝盒,小到乒乓球、小石頭,在幼兒的手中都重新煥發出了生命的光彩。
三、在生活中利用合適的手工材料,走進幼兒的創新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也就是說幼兒動手會讓幼兒變得更聰明,合適新奇的手工材料更能激發幼兒動手的欲望。廣闊的大自然和幼兒所處的生活環境就是幼兒手工材料的來源。生活中,瓜子殼、瓶蓋、紐扣、毛線、牙簽、樹葉等都可以引導幼兒通過剪貼、組合、粘貼拼接等方法制作成品。由于我們正在做有關美術活動中利用生活資源培養幼兒創新與實踐的課題,在實踐活動中關于手工活動的材料豐富性特別多。蛋糕盤、蔬菜雕刻等都一一呈現。如,大班活動“環保向日葵”中的“向日葵”通過廢舊掛歷紙、葵花籽皮、樹葉、圓紙盤等物品經過剪貼、粘貼而成。中班活動“瓶娃娃”利用了廢舊的飲料瓶和彩紙,通過剪、折、畫及粘貼等多種方法進行創作設計出有新意的可愛瓶娃娃。小班的“有趣的蔬菜印章”就利用了塊狀材料,藕、土豆及胡蘿卜刻成印章,提升了小班幼兒美術作品的可欣賞性,推動了幼兒的美術作品成功感。
有關“生活化的幼兒美術教育”是指:在開展幼兒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要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背景,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幼兒熟悉的人、事、物為內容,注重生活與美術教育的緊密結合,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讓幼兒審美情趣的形成過程回歸于生活。走進我們的活動室,會說話的環境展示了生活化的美術作品。網狀的主題墻其實就是薯片盒,廢舊的光盤就隱藏在那爬行的小蝸牛的貝殼里,牙膏盒也成了林立高樓的框架。美國當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說:“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于何處。”假如幼兒長大了,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成。“生活處處皆教育”立足于利用生活化的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在實踐中促進幼兒完美人格的形成。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幼兒園)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