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的《中學修身教科書》的創作是有特定的背景、處于特定的框架之中的,但是刨除所謂的環境,單單就書中的內容看來,這本書對當代的中學生、中學教材的制定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雖說,此書當年也是寫給中學生用的,旨在通過修身提高國民素質,從思想上武裝青少年的頭腦,從而拯救中國。可是我們需明確一點,那個時候的中學生大多是富庶大戶人家的公子,擁有著堅實的私塾學習的功底,所以,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內容上確實是有些過于深刻,個別地方晦澀難懂,初中生在接受上會有困難。而人教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對此進行了很好的繼承、借鑒、發展與創新。
一、教材內容簡化,重點內容皆在
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到內容有所簡化,比方說“笑迎新生活”“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融入社會,肩負使命”等,這些課程制定的標題都是貼近初中生青少年心理的,能夠讓學生在讀到標題時就簡單地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而蔡先生的書中標題不是直截了當地表達課文內容,很難勾起學生讀書的欲望。
二、取核心之精華,應時代之需要
現在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雖沒有直接地涉及蔡先生《中學修身教科書》中的內容,但是總的來講汲取了蔡先生“修身”的本意,由于課程難度是逐次遞升,并且教學內容是按性質劃分的,所以,在每冊書、每個單元都會涉及蔡先生書中的應有之意,比方說,教材中告訴學生應該享受學習、勇敢自立、如何與朋友與家人相處、基本的法律與愛國、責任感等。其實在現代的教材中是缺少蔡先生認為初中生應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但是通讀全書你會發現,其實在每一個板塊都會或多或少地涉及相關內容,只是沒有單獨地明確列舉出來。
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融入現代創新內容
現代的初中思想品德教科書更多的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在基礎內容的基礎上添加了更多的自我意識、青春期成長、學會自我保護、自信自尊等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現代的內容更多的是“以人為本,尊重人性,崇尚自由”,不似蔡先生的教科書中雖是注重人的修養但是卻有些忽略了人本身;隨著社會的發展,即使是學生也有明確的權利與義務,網絡的飛速發展,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不斷地革新與發展,但從未脫離修身的本質,教材的目的就是努力培養初中生的修身之能,從建國后的人教版初中教材的發展來看,書中大都涉及自我、習慣、勤勉、家人、朋友、權利義務、法律、愛國以及與時代相符合的時事政治,由此我們可以發現,蔡元培先生的《中學修身教科書》可以說是初中思想品德教科書的奠基之作,是它給我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制定與修訂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全面的、堅實的模本,這才能夠讓當今的思想品德教材以其為基礎,不斷地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創新發展。所以說,雖然蔡先生的《中學修身教科書》較現在來看有些晦澀、有些嚴苛,但是我們仍要去讀、去學、去思考,這才更加有利于現代思想品德教科書的發展。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思想政治學院)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