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否認真聽課,是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教育理論:社會即學校。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其學習的目的在于解決實際問題,因而利用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數學教學,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還能提高他們對于課堂的興趣。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數學教學;積極性;生活化教學;思路
這些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課堂環境的復雜化和筆者多年教學過程中對數學課堂的理解,新的課程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發揮的主體作用,尤其是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特點,需要我們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通過教師的引導,將學生能夠解決或通過思考和探討能夠解決的問題,讓學生主動的思考、探索、探討解決,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度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通過將教授的課程與生活中的實踐相結合而構建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貼近生活,便于學生對于新知識和新內容的理解,并能將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增加小學生的數學實際應用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任課教師都把重點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而忽視了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勁頭,學習熱情也不容易被調動起來,因此學生對于知識的創新應用能力非常弱。在數學生活化的教學中,任課教師可以走出數學教材中內容的限制,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有目的地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例重新整合。與此同時,教師應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專注度。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數學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其教學的目的不在于應付考試,而是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新課改中提出了“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要求,所以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講解和學生練習的機械教學方式為主,因此必須打破這種陳舊的意識,以生活化教學方式來啟發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任課教師可以將生活中一些比較常見的生活例子作為教學導入,使學生能夠將知識學習和生活體驗相結合,領悟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能夠主動地去學習。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課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中的內容結合現今社會活動中青少年普遍感興趣的某一款游戲、某一種買賣,來分析數學中的一些問題。游戲可結合分析游戲內分數的計算方法的一些公式和簡便計算方式,買賣可結合學生對單位的學習等的類似方法。通過這些學生普遍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假設學生在底下講小話,當他們發現教師所講的內容正是自己在底下討論的內容時,他們的注意力無疑被吸引了過來,這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將開小差的學生的注意力拉回課堂,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化應用。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的途徑
1.將教材內容生活化
數學教學生活化,并不代表應該將教材的內容擱置一邊,而是要求任課教師將生活中的元素和教材的內容相結合,縮小教材內容和現實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學內容。比如,筆者在“世界節水日”的當天針對性地設計了一些教學練習題:
我國是水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之一。為了加強公民的節水意識,合理利用水資源,許多城市采用價格調控手段來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某城市規定如下用水收費標準,每戶每月的用水不超過6立方米時,稅費按基本價(以每噸計)收費超過6立方米時,不超過的部分仍按基本價收費,超出的部分按照調節價(以每噸計)收費,該市某戶居民今年3、4月份的用水量和收費情況如下:請問若該居民5月份的用水量為8立方米,請問該居民5月份的水費是多少?
■
這種設計不僅能夠讓學生學到書本的內容,還能對世界節水日這個話題感興趣。
2.將生活情境導入教學過程
對于小學生,任課教師應該根據其年齡的特點和心理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小學生熟悉的情景,并對課本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學生明白學習數學不僅僅來自于課堂,生活中同樣可以學習。筆者在講授數學課本中對于比例的學習時,可以融入學生對于人體營養成分的理解。比如,水分在人體總重量當中占三分之二,脂肪在人體總重量中占13.8%等數據??梢詫⑦@些信息傳達給學生,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體重來計算自身的水含量和脂肪的含量。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得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還可以讓學生學到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這樣的生活化學習模式,使得課堂充滿了生活氣息。
3.合理利用課余時間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因此,要求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將其變為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體驗中產生對學習的熱情,并且能夠將學習的熱情轉變成對數學學習的動力。在課后的作業布置當中,我們可以采取國外的閑暇教育方式,即在課余時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相結合。比如,在學習面積計算的章節時,可以要求學生回家之后計算一下自己房子的面子。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對于測量工具的使用能力,還對課堂知識進行了鞏固,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與此同時,學生還能從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獲得成就感,因而學習熱情便會高漲。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聯系生活學數學,把生活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全面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宗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和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只有把數學教學生活化,才可以體現數學的價值,彰顯數學的魅力,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參考文獻:
[1]魏武.注重實效,專注于教學本色: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思考[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7):74.
[2]董德潛.讓數學與“生活”牽手: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教育界,2010(7):111.
[3]張怡.源頭活水來教學更精彩: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小學時代:教師,2010(11):37.
[4]陳昌禮.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淺析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16):129.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中心小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