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課標要求“弘揚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質,形成健康完美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語文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边@要求語文教學既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相應的知識體驗和情感價值體驗,這也對語文文言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如何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真正貫徹和落實新課標的要求,我就文言文教學進行以下探析。
一、更新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古人留給今人的文明成果?!半m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作為現代人,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擔負起傳承古代文明的重任,讓世界認識高速發展的中國,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
教學文言文,具體來說,就是為了培育學生的閱讀能力,更好地享用古代文明成果。中學時代學習的文言文,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經典的東西會在孩子的思想深處發酵增值,成為永恒的精神財富。歷來選入教材的文言文,絕大多數都是文學性較強的文學作品。《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出師表》《師說》《赤壁賦》《過秦論》《蘭亭集序》《滕王閣序》《鴻門宴》《阿房宮賦》《陳情表》等作品是不折不扣的文藝散文。因此文言文教學中應該特別重視文學鑒賞,讓學生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體味文中之雅,接受審美教育。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文言課堂教學才可能有生機和活力,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之中享受文言作品的甘甜。這樣文言教學的難言之隱也就無藏身之地了,教學質量還會不提高嗎?
二、培養習慣,提升文言能力
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語文學習的連續性和廣泛性特別強,所以在初中階段就應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我認為,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朗讀的習慣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可以通過聲音的刺激,把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結合起來,把機械記憶和邏輯記憶結合起來。朗讀的過程也是積累字、詞、句等語文基礎知識的過程,因此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勤于思考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在文言學習過程中要勤于思考,在字里行間尋找文章和作者的心理過程,“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焙脮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要敢于質疑問難,發表自己的看法。
3.處處留心皆學問
文言能力的提高,單憑課堂上的一點功夫是遠遠不夠的,只要用心就可以發現,語文無處不在,當然文言文也無處不有。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日常交往、工作、休閑娛樂、政治軍事都包含有語文的元素在內,因此,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觀察、記錄、吸收、積累,語文能力包括文言能力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
三、激發興趣,促進教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人們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人們學習工作的內部動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理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
1.創設情境
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源泉和動力。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從而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明確學習的目的,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
2.引導爭論
爭論往往能折射出智慧的火花,有爭論的課堂就有求知的欲望和高潮。如,在學習《鴻門宴》這篇課文時,探討提出項羽究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物呢?為此,學生展開激烈的爭論,大家各抒己見,紛紛擺事實,講原因,對此展開激烈的爭論。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人物形象。
3.啟發想象
有位名人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痹谖难越虒W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創新能力,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對學生進行啟發性的訓練,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知識的海洋之上。
如,在教學《醉翁亭記》一文時,設計想象醉翁亭之美。
(1)指名朗讀醉翁亭美好環境的句子。
(2)提問:醉翁亭風景美不勝收,你的頭腦中浮現了怎樣的畫面?請選一個景點,用“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
學生大多會想回答,用優美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
總之,“古人之心,今人之心”,優秀的文言作品極具魅力,只要我們樹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不斷努力探索教學方法,就能溝通古今,增強學生學習文言的主動性,使他們從中學到知識,受到啟迪,獲得教益。
(作者單位 甘肅省榆中縣第五中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