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知識的有效性是關鍵,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是保障。那么,如此才能保證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情境創設;學習方式
本文通篇都是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才能稱之為有效性教學?余文森教授用直白的語言給我們做了解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接下來,筆者從兩個方面具體闡述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情境創設分為很多種,有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實驗情境等等,如果在生活中找到適當的素材,把情境引進數學課堂教學中,就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生活情境就是最有價值的情境引入,因為生活中處處都是數學,用生活中的實例引入是最貼切的,也是學生能夠感受到、看到和經歷到的,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生活例子,不能為舉例而舉例,否則會適得其反。生活情境的創設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始終達到課堂教學中的動態平衡,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二、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探究、合作是新課程改革教學中所提倡的兩種新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而學習過程是否有效,又關系到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分組之前,教師要合理分配,做到小組成員之間優勢互補,互相取長補短。三到五人一小組,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宏觀調控,把握大的方向,適時加入討論,進行正確引導。既然是一個團隊就要建立明確的機制,促進學生養成合作的習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感覺自己是這個學習小組里不可或缺的一員,自己的行為思想都會影響到整個團隊學習的效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尊重別人的意見,積極參與,增強自信。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個教師追求的,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仍需要所有教職工的共同探索。但不可否認,情境創設和小組合作探究是現在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探索仍在繼續。
參考文獻:
劉希仁.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流程模式的探究[J].學周刊,2011(31).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遷安市五重安鄉劉皮莊小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