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文化不是技能知識,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發展的文化精髓。荀子說,“化性起偽”,“偽”非虛偽,乃人“為”,乃“文化”,即人從童蒙狀態開始懂得人類的真正道德標準、文明標準。因此,滲透傳統文化以提升學生素質,不光是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問題,還要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學生優良的傳統美德,為其將來成人立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傳統文化;學生素質;小學語文
仰望璀璨的歷史天空,舉世聞名的中華傳統文明在人類文明長河中不失為一顆耀眼的明星。了解中華文明,傳承華夏傳統文化,體悟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人民的文化智慧,吸取其中有益于當代人的優點,能幫助小學生面對未來紛繁復雜的世界,保持一顆傳統純凈的心,秉承優秀的傳統美德,將中華文明繼續流傳下去。
一、如何滲透傳統文化
1.學習誦讀古詩詞
中華民族是詩的國度,唐朝以士取士,方造成整個朝代的詩歌盛世。這就意味著古詩詞有著非常高的藝術層次和藝術感染力,因此,通過教授、誦讀優美的古典詩詞,能讓小學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浸潤,并最終達到滲透傳統文化的目的。而且古詩詞優美的旋律、深遠的意境,能幫助培養小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使得小學生在古典詩詞學習和誦讀中,深刻地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本質。
2.講解富含傳統文化的散文
有許多散文其中包含豐富的傳統文化,比如,《馬踏飛燕》,通過講解《馬踏飛燕》這篇課文,向小學生介紹我國出土的豐富的文物中凝聚著的先人勤勞的汗水和智慧。并進行發散,講解和馬踏飛燕類似的卻不同的唐三彩、明代官窯、清代各種瓷器。通過講解這些富含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提升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過講解《將相和》中為了民族大義而放棄恩怨的古人的感人故事,幫助小學生培養大度為懷的優良傳統文化品質。
二、利用傳統文化提升小學生素質
傳統文化的滲透不是為了擺設,也不是為了有個好名目供人消遣,傳統文化有其安身立命的作用。因此,對傳統文化的滲透不能刻板,不能只讓學生學幾個傳統文化名詞、幾個傳統文化現象就放諸一邊。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能提升小學生素質,幫助小學生成為真正的華夏文明接班人。比如,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小學生養成彼此謙讓的優良品德,古詩詞《示兒》能幫助小學生培養濃厚的愛國情操。
在進行傳統文化滲透時,要做到求心不求跡,注重依據小學生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傳統文化的痕跡判斷傳統文化是否被真正地繼承了下去。
三、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培養學生興趣
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形成學習習慣的基礎,對于某一學科的偏愛會使這一學科的學習動力急劇膨脹,學習成績也得到相應的突飛猛進。進行合理的學習求知欲的培養,促進學生各個學科之間相應的認識,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毫不畏懼的探索精神是每個教師的重點教學任務。
語文教學是一門有別于其他學科的課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些經典的歷史文化往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經典的歷史文化素材為我們開展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到傳統文化,并通過傳統文化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
通過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提升小學生的素質,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是一件對千秋萬代有利的事情。因此,注重傳統文化的內在滲透比單純背誦、考試要重要得多,真正做到為學生減負,且不走形式主義。
因此,把握好對小學生的傳統文化的滲透方式將是決定小學生的自身素質能否真正提高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汪子威.論弘揚傳統與追趕時代[J].現代商貿工業,2012(18).
[2]鄧翠榮.弘揚傳統中醫文化,推動文化統戰工作開展[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22(3).
[3]鄧心強.比較視野與弘揚傳統:評王文生最新力作《中國美學史》[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3).
[4]鄧麗靜.弘揚傳統與時俱進:論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0(8).
[5]安云鳳.弘揚傳統孝道文化,關注農村養老問題[J].齊魯學刊,2009(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馬杭中心小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