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它是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在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的主體發展、教師促進者的作用。要充分發揮教師促進者的作用,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把握好課堂教學中的語言。
一、啟發語言要聲情并茂
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進入角色,揮灑真情是教學語言藝術的根本。如果教學語言枯燥,缺乏情感,就不能激發學生積極歡樂的情感,不能使其精神亢奮,思維活躍,難以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語文課堂教學應“批文入情”“以聲傳情”“注情于聲”,以聲情并茂的啟發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詩文世界,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
二、提問語言要具有藝術性
科學而深刻的提問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鑰匙。因為“問”是一個法寶,它是深入的階梯,是長進的橋梁,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課堂40分鐘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至關重要。只有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時,用親切的言語、溫和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支持,使課堂中學生的情緒處于最佳狀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從而消除學生對回答問題的恐懼心理,達到課堂中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目的。總之,學生知識結構不同,課堂接受的心理也不相同;學生性格不一樣,提問的難度和方式也不應相同。課堂上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教師應根據課堂上教與學的發展情況,調整教學策略,通過有目的的提問來揭示矛盾。再輔之以適當的肢體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靈感。與此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提出或回答的每一個問題,并能作出妥善的答復或引導學生規范表達,以很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構建和諧的課堂。這種形式多樣的提問,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勤于動腦,敏捷思維,積極配合,對知識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評價語言要具有鼓勵性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或作業隨時都要進行評價,評價時教師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注意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切忌傷害學生自尊心。
四、批評語言要具有幽默性。
幽默化的批評語言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提醒他上課要認真聽講,避免了學生抵抗情緒的產生,真是一舉兩得。有時學生上課不專心,課堂紀律不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喚起學生注意力,達到婉轉批評,促其改正缺點的目的。
老師就像一個演員,但不是一個只顧自己的表演,賣弄自己的知識和技巧的演員。有時得故意裝傻,讓學生有機會展現自己,幫助學生把別人的話聽懂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然后用語言表達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總而言之,在整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掌握語言的技巧,更多地體現語言的藝術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四川省渠縣雙土鄉中心學校)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