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上好一節英語課,真正做到提升課堂效率,除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優質資源外,我們還應該注意每節課的導入環節、教學流程與總結環節,在課堂中我們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與實效性,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導入過程的藝術處理
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組織教學、吸引教學、啟迪促進課堂教學實現最佳狀態的積極作用。良好的導入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弦,使課堂教學更具藝術性。教師要善于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維,集中注意—引起興趣—明確目的—進入學習課題。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導入教學活動要照顧到不同基礎性的特點及個性的差異,設計符合其興趣的趣味活動,高效復習上節課所學,兼顧對不同層面學生已學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查,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
利用歡快、有節奏的歌曲歌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還可以復習教材內容,在freetalk環節中讓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老師通過真實性的追問對學生的回答進一步關注,以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還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出新授內容。孩子們天性愛玩,游戲無疑是他們的最愛。游戲的方法有許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自己的教學需要來選擇適當的游戲,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二、教學步驟的藝術處理
英語新課程的教學旨在克服常規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及學生與環境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的弊端,并通過關注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進一步獲取英語知識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新課程的要求來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有順序,更具有動態性。新課標的英語課堂教學力求使學習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使語言訓練方式更體現真實的語境,使課堂成為超越傳統課堂時間和空間的立體化交際活動環境。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應當基于課本,但又不能局限于課本。教師應當有勇氣和能力對教材進行拓展和創新。
結合教材中的人文思想,知識本身潛在的美是不會自發的起作用的,而教師的任務就在于挖掘美、渲染美。也就是說教師要幫助學生去提示知識中包含的美、再造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
三、結課的藝術處理
課堂教學不僅應該在導入時引人入勝,而且結課時也要精彩,結果的藝術處理是指結課不但可以系統地概括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直到畫龍點睛,而且能拓展延伸教學內容,從而達到“課雖盡而趣無窮”的效果。
在一節課的結尾部分,讓學生從整體上回顧本堂課的內容,抓住本課的要點,并且把所學的知識歸納到自己的知識網絡中去,化為自己知識的一部分,能達到內化知識、提高能力、提升英語素養的目的。小結時,可以讓學習一般的學生來進行小結,這樣教師可以及時獲取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情況的信息反饋,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書面練習,可以是達標小練習,也可以是課堂作業。筆頭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更牢固、更扎實地掌握所學的主要內容。
布置作業,老師要用心設計作業內容,要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分層布置作業。對學困生,可以布置簡單一點的作業,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知識;對優秀生,要布置相對有難度且靈活性的作業。作業形式一般分為口頭作業、筆頭作業和預習作業。
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模式”并不意味著“按部就班”,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它需要每一位教師根據對象、內容、條件、環境的不同而調整,需要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增強操作的準確度和靈活度,以提高運用的技巧性。我們更需要學習各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以便取各家之長,用自己高度的責任心去追求英語課堂模式的優化,從而實現英語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作者單位 江西省婺源縣中云中學)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