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語文教學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是在教學生學。”所以,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主要從六個方面著手:
一、結合情感和責任教育使其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現階段小學生普遍處于盲目的學習中,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和個人意義,增強其責任感。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給學生講一些語文中的名人事跡,使學生通過故事來鼓勵自己,樹立遠大理想。
二、注重培養其成就動機,使其學習動力持久化
成就動機是學生學習毅力的源泉,使學生的學習動力永不枯竭。成就動機也是刻苦和自覺學習的動力。因此,應教育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動機。
三、培養因努力而成功的歸因觀
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成敗歸因,對學習行為也會產生影響。當學生關注自己努力時,他成功了將歸因于自己的努力,失敗了歸因于自己努力不夠。這種歸因方式對培養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培養認識興趣
認識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學生對某事物具有的興趣會驅使他積極地從事這方面的學習活動,從而獲得比別人更多的知識。可以通過諸如講活教材內容、補充新鮮知識和豐富感情材料等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五、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競爭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提高其學習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競爭活動,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毅力也有所增加。
六、建立信息反饋機制,使其有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師在教學時給學生的反饋信息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形成產生很大影響。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經驗,在種種激勵動機的手段中,也許最根本的是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取得一定的成功。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只要認真遵循培養和激發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教學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為小學教育這項高尚而美好的事業服務。
(作者單位 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石林鎮時豐中心校)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