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與愛好就是一種同愉快情緒相系的認識傾向性與活動傾向性,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兒童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便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從而不再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激發興趣”,是指教師在帶領學生接受嶄新學科的新鮮事物時,幫助學生消除學習的疑慮,樹立自信,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潛在動力。
關鍵詞:興趣;互動;情景教學;寓教于樂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兒童富有好奇心,聽覺靈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礙較少,他們對一種新語言的學習往往產生強烈濃厚的興趣,所以,兒童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兒童的注意力又較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樂”指的正是“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用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喚起他們的學習注意,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真正成為一堂課的主人。那么,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哪些教學手段是行之有效的呢?下面是我在近幾年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語言教學優勢,師生情感“互動”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情緒的力量往往構成教學過程中最微妙最有意義的因素。”外籍教師總是提前踏進課堂,忙著為上課設計板書,或抓緊時間和學生練口語。學生聽懂了并能對答如流,就會由衷地產生一股興奮感和成功感。這是最佳的課前熱身。這比我們常用的“Stand up, please.”這類千篇一律、陳舊呆板的開場白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內在熱情,投入課堂。當上課鈴響起時,教師走上講臺說:“Is it time for class?”“Are you ready?”課前這樣的過渡,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找到了師生共同學習的良好契機。
二、充分利用牛津教材優勢,進行情景教學
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的特點是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并且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這樣組織內容有助于學生所學英語與客觀事物、交際場所聯系,真正達到英語這一交際工具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相應的直觀教具、動作表演、卡片、掛圖、實物,隨時隨地取材或根據課文內容創設語言環境,并盡量多地使用英語,逐步過渡到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置身于一個英語的環境中。再者,有意創設的語言環境,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英語,引起興趣,視聽結合更便于學生加深初學印象,強化記憶。
三、激發參與意識,寓知識于娛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盡量運用主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開展有趣的課上活動,使課堂教學聲情并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樣,學生不但樂于上英語課,而且更盼望有機會參與課堂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他們喜愛做游戲,我就把游戲引進課堂,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訓練聽力以及表達能力,輕松愉快的同時學到了新知識,如,在教學“字母”時,可以做這樣一個游戲,教師準備兩套字母卡片,并將全班分成兩組,每人發一張卡片,教師快速念字母,持有該字母卡片的學生應迅速站起來,最先站起來的人得兩分,后站出來的得一分,沒站出來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組獲勝。
四、因材施教,肯定學生的閃光點
每一個班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家庭環境、學習基礎、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的不同,學生在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及思維觀念上都有差異。因此,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注意引導和挖掘他們的潛力,肯定并發展他們的長處,逐漸改變他們的缺點。一方面要根據學生起點的不同區別對待,特別是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要降低教學難度,經常給予鼓勵和支持,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避免自暴自棄。另一方面,要及時發現并培養學生的閃光點,以此為切入點,促進學生的進取心。此外,教師要對每個學生擁有同樣的愛心,最大限度地推動學生在自身基礎上不斷進步。
這些教學法都受到了學生的歡迎,讓全體學生都動起來,從動腦、動口、動手等方面活躍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創新能力,學生感到學習英語不再是負擔,重點而又全面地開發學生的思維潛力,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養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
(作者單位 南京市棲霞區實驗小學)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