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激發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能力;創造閱讀機會,拓展閱讀天地;教給閱讀方法,指明閱讀方向。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學生的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定。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熏陶。這一精神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時要以“讀”為突破口。因此,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悉心指導勢在必行。在上課時,我們要尋找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語文。
一、激發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同時就應注重興趣的培養,否則會使課外閱讀陷入舉步維艱的境況。那么,該如何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在教學中是從以下入手的。
1.樹立榜樣
平時,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名人名家,利用課余時間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傳說,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讀書的重要。在班上樹立榜樣,舉一兩個班上愛讀課外書的學生,讓他們講故事,吸引其他同學。
2.享受成功
對于行為控制意識還不穩定的小學生來說,必須時常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讓課外閱讀進行到底。比如,在活動課、班隊會上組織學生開展讀書競賽,與好書交朋友的故事會等。
二、創造閱讀機會,拓展閱讀天地
1.要有充足的時間
為學生留有讀書的時間,讓他們走進學校圖書室,到浩瀚的書海中遨游,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科學地安排閱讀時間,教師要和家長聯系,為小學生做出一個閱讀時間的規定與安排。例如,每到一天的固定時間,就進行閱讀,這件事可在家里和學校同時進行。開始時可以從家長監督,家里每天晚上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至少規劃20分鐘來讀書,并要求做到準時閱讀;在學校則每天拿出10分鐘來讀書,或教師范讀,或學生輪流讀報,或自由閱讀,慢慢形成學生的自覺行為,做到學而不厭。
2.要準備充足的圖書
首先要充實學校圖書室的圖書、班級的圖書角,做到及時更新、與時俱進,還可動員學生互換讀物。添置的圖書應力求做到品種齊全,結構合理,讓不同年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學生都有書可讀,人人參與。同時也鼓勵學生自買課外書,相互交流。
三、教給閱讀方法,指明閱讀方向
1.篩選讀物,有目的地讀
課堂教學中任何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應該有明確的目的,而這個目的,必須是為了學生學習的需要,讀,作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自然也應該如此。學習語文,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讀,可以幫助學生熟悉文本,感受文章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加深對文章的了解。平時可選擇與課文的創造者、歷史背景相關的故事,與課文內容、形式、寫法相關的其他文章等。可選擇與自己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相符的課外讀物,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進行選擇等。
2.教師教給小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培養小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必要前提
根據小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教學要求,應教會他們以下幾種最基本的閱讀方法:
(1)朗讀與默讀。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朗讀開始的,朗讀訓練不但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認真讀書和正確讀書的良好習慣。默讀是無聲的閱讀,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獨立思考。如,《楊氏之子》一文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本課教學重點就是抓朗讀和背誦,讓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覺。教學時設計以朗讀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
(2)背誦和復述。背誦是一種傳統的閱讀方法,能促進記憶的發展和提高閱讀寫作能力。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多讀,熟讀課外閱讀中優美的文句、精彩片段、名言警句、詩句等。復述有助于小學生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可以促進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
(3)略讀和精讀。略讀在于讓學生更多地涉獵一些閱讀材料,在知識的“廣”上作積累。精讀在于讓學生首先深入思考理解積累更多的較系統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略讀和精讀的訓練可以幫助小學生逐步掌握以最少的時間取得最佳的閱讀效果的良方。
3.邊讀邊想
要指導學生閱讀時應專心致志,一邊讀一邊想,考慮文章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理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同時提出疑難問題。
4.勤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包括摘錄優美、精彩的短句、片段、編寫提綱、寫讀后感等。課外讀物如果是自己的,還可用筆把感觸較深的地方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旁邊加以批注,養成勤做筆記的習慣。
5.注重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能自主地進行閱讀,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俗話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我們教師也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讓自己更富有魅力。教學就是一個考驗我們知識武裝的過程,優美的語言對于課堂來說,無疑是一股潤滑劑,能夠激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優美的語言從哪里來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你就是孩子身邊最有力的榜樣。
進行閱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個從膚淺到深刻,從理解不確切到確切理解,從被動記背結論到主動思考理解的過程。因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有效途徑。
總之,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重視閱讀效果,注重正面引導,給學生閱讀的時間,給學生閱讀的內容,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去閱讀、去思考,使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讓學生與書為友,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項工程的諸多方面都有待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適時施教,在學生開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幫助其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機遇。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夏道中心小學)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