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期,我們關注“搖晃嬰兒”、“喂果凍”、“禁食治腹瀉”等嬰幼兒護理“雷區”,本期,我們繼續挖掘“雷區”,繼續“拉警報”!
雷區四
過早把尿把便
真實鏡頭:現實生活中,受老人經驗影響,不少年輕媽媽在護理嬰幼兒中采取強行把尿把便辦法,目的是讓寶寶身體干凈些,少用一些紙尿褲或是少洗一些尿布。殊不知,幾乎所有寶寶都會抗拒家長把尿或把便,往往哭鬧不休,全身亂動,因為他多半已經習慣了用尿布或紙尿褲。
如果想通過把尿讓寶寶很早就學會控制大小便,從未都不尿褲子,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對給兩歲以內嬰幼兒把尿或把便這件事上,爸媽不用過于較真,強行把尿把便不可取。
掃雷
大部分情況下,大部分寶寶的膀胱要到1-2歲才逐漸發育成熟,才可能憋住尿,才會提前告訴大人自己想要上廁所時的身體感覺信號。因此,多數兒科醫生認為,真正學會控制大小便訓練最好從2歲后開始。但之前媽媽要掌握寶寶的排尿或便模式;在寶寶排便時,你要發出噓噓的聲音;每當你發現寶寶要排便時,擺好把尿的姿勢后,你都要重復這個聲音,直到他排便結束,為以后寶寶自己控制大小便奠定良好的基礎。
雷區五
隔著玻璃曬太陽
真實鏡頭:在寒冷季節,有部分住在城市電梯房的家長考慮外面冷,喜歡把孩子安在家隔著玻璃曬太陽,殊不知,這樣做往往事與愿違。
現有數據顯示,人接受紫外線照射,隔一層玻璃就減少30%,隔二層玻璃就減少80%。因此,讓孩子隔著玻璃曬太陽(即使住房向陽的家庭),接受紫外線是很少的。
掃雷
一般認為,新生兒滿月后即可面對開著的窗口或帶到戶外曬太陽,因為維生素D發揮作用需要紫外線的“幫助”。冬季上午10時~12時,晴天空氣中紫外線較強,為日光浴的最佳時間,一開始每天曬太陽3~5分鐘,以后可逐漸延長曬太陽時間。
另外,建議新裝修的房屋中換掉雙層玻璃窗,便于陽光中的紫外線不被濾去了,有利于人體多接受紫外線照射,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
雷區六
高燒期間錯誤護理
把孩子裹得嚴實
孩子感冒了,不少家長害怕他再次受涼,總是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殊不知,這樣做不僅影響了身體散熱降溫,而且會誘發嬰幼兒高熱驚厥。
掃雷
正確做法是,在沒有冷風直吹的情況下,脫去過多的衣服或松開衣服有利于退熱。
喂水太少
眾所周知,發燒的孩子食欲減退,往往進食飲水少,皮膚失水增多,病程中可伴有嘔吐和腹瀉,加上高燒時張口呼吸,經肺排出的水分也增多。如果家長在此階段不多給孩子喂水,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脫水癥,以致高燒持續難退。
掃雷
正確的做法是,給發燒的孩子頻頻喂冷開水、涼飲料和清潔液體,每天至少喂水400毫升,補足水分有利用于退燒。
捂汗療法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成人感冒還是孩子感冒,傳統的捂汗法仍普遍采用。因為感冒患兒多有病毒血癥,表現怕冷不出汗,家長便讓患兒喝熱生姜水或用被子蒙住身體直至出一身大汗;更有甚者帶孩子去戶外跑幾圈步以求達到出汗目的。殊不知這樣做法往往弊多利少。其不良后果是患兒出汗過多極易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可能使病情加重;單純加大運動量會增加體力消耗,使抗病能力下降,不利于病情控制。
正確地做法是:讓感冒患兒在家休息,發熱者應臥床休息,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鼓勵孩子進食富含營養的流汁食物如牛奶、稀飯、面條等,發高燒時禁吃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