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之前
寶寶在媽媽的乳房上體驗到了身體的溫暖和媽媽的愛,從而獲得了對環境的基本信任,建立了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因此,乳房成了媽媽的象征,這是寶寶依戀媽媽乳房的重要原因。
3~4歲
長時間咬奶嘴會影響寶寶上下腭的咬合度、牙齒發展以及語言學習,因此,當寶寶進入語言能力發展期之后,最好盡快戒除,否則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展。
5~8歲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沒有攜帶玩偶,就會拒絕出門或上學,甚至為此在學校與同學爭吵,阻礙了人際關系發展時,家長就要及時介入,幫助寶寶改掉這個習慣。
5大物品,寶寶最依戀
奶嘴
當寶寶對外界環境缺少安全感時,媽媽的乳房會給他帶來一種溫暖又安全的感覺,而同乳房一樣,安撫奶嘴也一樣讓寶寶產生陪伴感和安全感。
毛毯是僅次于奶嘴,最容易讓寶寶迷戀的物品,特別是長期使用的舊毛毯,因為摩擦毛毯能給寶寶帶來溫暖的觸覺聯想,還能讓寶寶聯想到媽媽的輕柔細語。
手指頭、玩具
當寶寶能夠自己掌控物品時,就以此尋求心理上的安全感,這時手指頭或者玩具就會成為最好的選擇,而且這些物品能夠滿足寶寶的基本需求,讓寶寶更加愉快。
寶寶戀物,如何看待
晨晨5歲了,不管到哪里都會帶著自己的玩具,比如外出時,如果忘記了帶,他一整天都會煩躁不安,但如果帶著玩具,他就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與外面接觸。
分析:這是一種比較消極的情況,對晨晨來說,心愛的玩具就如一顆“定心丸”,能讓他安心下來,他需要通過玩具滿足自己的安全感。這顯示出,晨晨內心十分孤獨和恐懼,他渴望得到關注和呵護。要住院,但雯雯在醫院一直鬧別扭,感到煩躁不安,直到家里人將她的日常用品,如被褥、枕頭、玩具之類的物品帶去醫院,她才平靜下來。
分析: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情況,對雯雯來說,生病住院不僅要承受生理上的痛楚,還要與親人分離,她需要通過熟悉的物品尋求心理上的安慰。這也體現出雯雯對陌生環境的恐懼,而熟悉物品的陪伴能夠讓她有家的感覺,讓她安心下來。
寶寶對某些物品的觸感非常在意,例如毛巾、被子、手套和玩偶等,柔軟的觸感會讓寶寶感到非常舒服,讓寶寶身心愉悅輕松。
主要照顧者身體的某個部位也會成為成為寶寶依戀的地方,例如有些寶寶會玩著媽媽的頭發或者摸著媽媽的耳垂才會安心睡覺。
多擁抱孩子
無條件的擁抱能夠給孩子積極的暗示。經常與父母擁抱的孩子,通常不會將玩具等物品視作他的“精神寄托”。
睡前安撫
所有的孩子都會害怕黑暗和噩夢,很多孩子都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中染上“戀物癖”,所以,即使和孩子分床睡,家長在孩子睡覺前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
多準備遷移載體
當孩子對某個物品(如枕頭或玩偶)產生依戀時,家長應該多準備幾個“遷移載體”,讓孩子輪流使用,避免孩子對某樣物品“上癮”。
分散戀物情節
家長要多為孩子提供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讓孩子認識更多的事物,以此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不同的興趣愛好代替孩子的戀物情結。
媽媽注意
有些媽媽害怕寶寶總是黏著她,于是想通過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有些媽媽則覺得寶寶整天抱著玩偶,顯得寶寶太嬌氣,甚至會導致孩子忽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