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迷”
Q 我家孩子才兩歲,非常喜歡看電視,如果大人阻止他,或者關上電視就會哭鬧個不停。不希望他看電視上癮,如何才能在寶寶心目中取代電視機呢?
A 兩歲寶寶身體正處發(fā)育階段,看電視時間久了會影響孩子視力的發(fā)展。孩子這么喜歡看電視,是因為家長比孩子更喜歡看電視,孩子的行為是在家長平日潛移默化影響下后天習得的。所以,如何“取代”寶寶心目中的電視?
專家建議:
1 家長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暫時先不要看電視。
2 家長把看電視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做游戲。
3 游戲是寶寶最喜歡的方式,游戲是培養(yǎng)好孩子最好的工具,家長要根據孩子喜歡的素材設計游戲。
兩歲的寶寶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如果家長能按上述方法去做,堅持一周寶寶就會從電視“癡迷”中走出來。
亂發(fā)脾氣
Q 女兒脾氣特別大,生氣起來總愛亂扔東西,每次想跟她講道理時,她不是捂著耳朵就是大聲哭鬧,根本沒辦法和她講話。女兒是不是進入叛逆期了?我怎樣才能讓她心平氣和地聽大人講話,并且明白自己的錯誤呢?
A 三歲是寶寶進入心理發(fā)展的第一個叛逆期,寶寶開始有自己想法,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吃飯,雖然他的小手拿不穩(wěn)飯碗,可他要堅持自己吃飯,當孩子做事很專注時,家長不顧孩子的感受阻止他,吼他,孩子就會不高興。怎樣才能讓寶寶明白自己的“錯誤”?先找原因后行事:1、寶寶為什么脾氣這么大?2、孩子不高興就亂扔東西是否傳承了家長憤怒情緒表達方式?
3 家長在阻止孩子做事時,采用的是什么方式?
專家建議:
1 給孩子施愛要把握好一個“度”字。
2 溺愛會培養(yǎng)出一個“以我為中心”專橫跋扈的“小皇上”。
3 家長培養(yǎng)孩子要學會巧妙說“不”,一味滿足,孩子就會養(yǎng)成任性習慣。
4 管理孩子情緒的同時,家長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是父母言行的攝像機,孩子的今天是模仿了家長的昨天。家長的榜樣力量在家庭教育中至關重要。
不肯主動
Q 兒子四歲了,幼兒園老師反應他在學校不肯自己動手吃飯,不肯主動喝水。但平常在家會自己吃飯,自己要水喝。這足為什么?
A 四歲的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表現的不一樣,家長先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所致:1、適應能力稍差的孩子在一個新環(huán)境會有陌生感;2、孩子膽小,在幼兒園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3、家長平日對孩子是否管的太多了,4、幼兒園是否對孩子要求太嚴格,老師顧及不到孩子的個性差異的特點。
專家建議: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適應能力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孩子的表達能力,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要參與進來,父親角色的參與直接影響孩子心理發(fā)展,能讓孩子看到男人的陽剛之氣,做事的敢作敢當的擔當精神,做男人的寬廣胸懷等等。這是家庭對男孩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課。
“你是壞人”
Q 有一次帶著兩歲的女兒去單位上班,單位的一個阿姨看到她便想要抱抱她,想不到女兒不愿意,還說“媽媽怕你是壞人”。當時我一臉尷尬,不知作何反應。我平常確實會教女兒一些安全意識,偶爾也會用到“壞人”這個詞,但沒想到女兒會脫口而出。我教育的方法是不足有誤?我怎樣才能向女兒傳輸正確的安全意識呢?
A 在兩歲孩子的世界中,沒有好人和壞人的區(qū)分界線,由于當前社會上一些拐賣兒童的怪現象屢屢發(fā)生,家長擔心寶寶的安全,對寶寶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是對的,只是在培養(yǎng)寶寶的安全意識過程中增加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告訴寶寶“有些叔叔阿姨是媽媽爸爸的朋友,是可以信任的人,是可以以擁抱、握手對你表達疼愛和喜歡的”就可以了。
愛美
Q 小女兒五歲了,每次出門之前都要自己挑衣服,看著鏡子打扮,有時還會偷偷用我的化妝品涂在自己的臉上,像只小花貓。我們看著她的樣子都很無奈,她卻覺得自己很漂亮。愛美之心人人有之,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我們怎樣教育孩子認識到“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呢?
A 五歲的孩子會如此“愛美”,是因為他每天看到他的媽媽或他人每天就是經過這樣的梳妝打扮后出門的。孩子的眼睛是家庭的錄音機,是父母榜樣楷模的攝像機,孩子只是模仿而已。家長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內在美”,這要看我們父母的內涵有多少,品格氣質如何,文化底蘊又如何,一個人的“內在美”是心靈,人格,氣質,內涵和文化底蘊堆砌起來的。
編輯 黃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