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繼續向IT公司轉型。日前,在2014年華為云計算大會(Huawei Cloud Congress,以下簡稱HCC)上,基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和通信技術)發展程度,華為發布了全球聯接指數用來評估全球各個國家和行業的聯接水平,以及由聯接帶來的價值。這或可看作華為從設備制造商向ICT服務商轉型的一次全新嘗試。
這是依據情勢重塑自我的過程。華為在全球聯接指數白皮書中指出:2025年,全球將有65億互聯網用戶、80億智能手機用戶享有隨時隨地的寬帶接入體驗,產生的數據總量將超過176ZB,而2013年年底這一數字僅為3.8ZB。曾經,為應對數據海嘯(Data Tsunami),華為成立了“諾亞方舟實驗室”。自2011年第一屆HCC上成立IT產品線,華為“IT家族”日益壯大;而今,“洪水”進化成大數據(Big Data),其顯然多了幾分“為我所用”的信心。
回溯
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前30年可用摩爾定律來表示。其速度每18個月翻一番,計算性能的提高帶動了存儲和交互的發展。彼時,以針對結構化數據挖掘為主,在頂層設計和數據結構的基礎上再填入清洗后的數據。
當數據庫膨脹成大數據,存儲技術也迅猛發展,存儲速度大約每9個月翻一番。第一個Web服務器誕生,其在軟件支持下可發布包括文本、表格、圖片、音視頻的碎片化超媒體信息,人類開始進入半結構化數據挖掘時代。隨后,互聯網帶寬6個月翻一番,人類進入交互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將計算、存儲、交互比作嵌在一起的三個齒輪,三者的主導地位不斷更迭。而今,互聯網交互以每6個月翻一番的速度“逼迫”著存儲和計算向前發展?!耙苿踊ヂ摼W時代的大數據挖掘主要是網絡環境下的非結構化數據挖掘,它們是鮮活的、碎片化的、異構的、有情感的原生態數據?!崩钛a充道。
業界對大數據的覺醒早于大眾流行。亞馬遜于2009年就推出了彈性MapReduce編程模型(Amazon Elastic MapReduce),用于大規模數據集(大于1TB)的并行運算。大數據技術曾有另外一個名字: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隨著互聯網公司紛紛加入,形成“大規模機器學習”(Large-scale Machine Learning)浪潮;接著,他們發現大規模已不足以形容數據之大,便加了個前綴“非?!保╒ery)。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科學家戴文淵認為,當更多的前綴也無法描述數據之大時,業界開始將其視作“數據洪水”。2012年3月,美國政府發布《大數據研究與發展計劃倡議》,宣布啟動對大數據的研發計劃。“大數據”這一簡單樸素的稱呼開始迅速躥紅,至此,更多國家和IT廠商從危機意識走向了價值發掘。
云圖
云計算從一開始就是“擁抱大數據”的有效工具。李德毅打了個比方,如果數據是資產,云則是數據資產保管場所和訪問渠道。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必須依靠云計算提供計算環境和能力,挖掘出適合于特定場景和主題的有效數據集。
作為較早認識到ICT價值的企業,華為在2010年底正式開始“云端漫步”,意在構建開放、融合的大平臺,并提供兼容行業標準的應用接口。HCC2012以“精簡IT,敏捷商道”為主題,表達了華為對企業需求的理解,并在大會上推出FusionCube一體機和OceanStor等高端存儲產品。接下來的一年,圍繞之前提出的Fusion戰略,華為開始在發布的產品前冠上“最”字頭:全球首個全分布式、性能最強的云操作系統FusionSphere3.0、性能最佳的FusionCube融合一體機V2.0等等。
華為的產品線逐漸清晰。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介紹,公司主要聚焦在IT基礎設施,基于開放的硬件、提供以軟件為核心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談到FusionCube時,華為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說:“FusionCube是業內第一的虛擬化平臺,”并兩次強調,“沒有之一?!编嵳J為,數字世界的發展正從各個方面重新定義IT,未來會有更多基于移動的數據消費、基于物聯網的數據收集、基于大數據的數據分析以及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分享。
企業的IT消費模式正在悄然轉變,以設備為中心的模式正轉變為以應用和業務為中心,獨立的管理和運營將向統一的管理運營轉變。為此,華為推出了面向未來的SD-DC2,即業務驅動的分布式云數據中心架構。它將分別從云、大數據、管理幾個層面幫助企業構建具備業務感知、商業智能和管理統一等關鍵能力的業務驅動的IT基礎設施,同時保持開放和多廠商兼容,以應對變化和加速創新。
大數據的最終目的是在海量和快速增長的數據堆棧中挖掘、分析出有價值的數據,因而在數據存儲與管理的基礎上,還需搭載行業建模、數據挖掘、商業分析等軟件。華為試圖為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實現從大數據基礎架構到大數據處理和分析平臺的貫通。IDC的相關分析報告指出,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業務模式,要想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必須要對行業應用有深入的認識。因此,要構建完整的大數據生態系統,華為需要與熟悉垂直行業的ISV(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即獨立軟件開發商)進行更深度的合作。
這樣的合作已然開始。在HCC2014上,7200平米空間分布著66家贊助商。在平面圖上,包括英特爾、希捷、SAP、SAS在內的廠商標識在展館內均勻分布,成古典花瓶的形狀。
德國隊在巴西世界杯奪冠后,很多人將“大數據”技術視作其場上的“第12人”。這個技術就是德國足球聯盟和SAP聯手開發的應用——SAP Match Insights。該軟件為運動員提供了訓練的新技術,其運行在SAP HANA內存數據庫平臺上,能夠記錄球員跑動路線和傳球路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度分析,可提高訓練質量并制定高效的訓練計劃,從而幫助運動員提高成績。而SAP和華為在這一技術方面的合作從2013年3月開始,華為陸續推出官方認證的SAP HANA一體機。
華為認為,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整合起來的人類和機器智能,將重新創建和重新定義智能與智慧。在李德毅看來,未來的計算平臺應該是以GPU為主的、GPU和CPU混合并行的結構?!按髷祿r代缺的不是數據,而是選擇?!崩钛a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