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龍號”是中國進行極地科考唯一一艘功能齊備的破冰船,能夠以1.5節航速連續沖破1.2米厚的冰層。為保持最先進的配置,“雪龍號”先后投入了近2億人民幣進行改造。2013年11月已經是它第30次執行航行任務,不久前它剛剛安裝了新的食物垃圾處理器。
新裝的清道夫功能不可小視。因為當年生效的《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規則》修正案對海上垃圾排放做出了更嚴格的規定:食物廢棄物經粉碎或研磨顆粒直徑需小于25毫米。沒有食物垃圾處理器或者達不到標準,航行期間產生了難聞和腐壞的食物垃圾,可能就要伴隨科考船回到陸地。
對于極地科考,垃圾處理是嚴格的環保工作中的重要任務。各國考察團只要出門就得攜帶垃圾袋,把自己產生的垃圾帶回分類處理,哪怕是一口痰。一次科考航行雪龍號從南極可以帶回200多噸垃圾,固體廢棄物、食品廢棄物、化學藥品廢棄物及可燃性廢棄物還需要區別對待。
受到船體空間、航行時間、海洋顛簸等因素限制,科考船安裝的食物垃圾處理器必須占地空間小、性能好,“最重要的是不能老壞。”雪龍號制造方江南造船廠配套部的陳榮虎說。他負責采購廚房用品以及其他設備,此前雪龍號使用的食物垃圾處理器已經換了四五個牌子,被淘汰的機器多半因為莫名其妙的故障,而有一些國產品牌,連骨頭等食物都無法處理。科考船比一般遠洋貨船配備人員要多,一次航行至少二三十人,每天處理船員的三餐,垃圾處理器需要高速運轉且穩定性強。
2013年國慶期間,船廠對雪龍號進行了新食物垃圾處理器改裝。為防止顛簸時產生位移,船上的設備都是與船體焊接,安裝前還需要切割移走淘汰的機器。新的食物垃圾處理器是美國艾默生旗下的品牌愛適易,長寬不超過一米,但配備的重型馬達可以每小時處理約五百公斤的食物垃圾,相當于300到750人的用餐量。機器采用了雙向切碎元件反轉研磨,可以使排放顆粒達到6毫米,遠超規則標準,而這種工作原理沒有采用刀片切割,所以損耗極小,機器壽命也相對延長。
垃圾處理器安裝在操作臺下面,控制器在上方,只有開關兩個按鈕。機器開啟之后,配合水流的沖刷,將食物殘渣統統倒入處理器即可,當場實驗效果就非常好,骨頭、蔬菜、米飯等食物殘渣瞬間就可以達到標準排入大海。“難點不在硬度上,只要不是金屬物品,一般骨頭、海鮮殼類是沒問題的。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中纖維很多的蔬菜比較麻煩,比如芹菜絲韌勁很強,但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解決掉了。愛適易中國區總經理陳劍敏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 心。
既能“碎骨”又減少自身損耗的秘訣是研磨環和推進器,采用硬度很高的鎳鉻合金,再加上設計角度的講究,讓兩者完美結合達到最高效率。然而,使用者不用擔心與這些厲害的零件直接接觸,雪龍號的操作臺配備了一個15寸碗型的不銹鋼水盆,上方有一個出水口,由控制器控制給水,機器啟動之后通過電磁閥來控制實際開關,只需要把垃圾推進盆里面,水自然就來了,完全是全自動。
“我們的產品一般在零下幾十度都可以運作,船艙里的溫度更沒問題。”愛適易商業及工程渠道銷售經理周岷說。海面上的大風大浪可能需要機器傾斜著完成工作,機器在極地的低溫下也要能啟動。此外,愛適易還根據雪龍號需要操作臺整理殘余垃圾的習慣,定制了一個不銹鋼桌面,再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好。
科考船上一般是可以長時間保存的蔬菜和速凍食品,產生的食物廢棄物對愛適易的機器來說是“小菜一碟”。在地面餐廳的實際應用中,愛適易可以處理酸奶盒、塑料吸管,易拉罐的扣,甚至啤酒瓶蓋。如果有研磨過載的情況會在切割過程中產生大電流,設備感應到過載電流就會自動停機。面對一個尚需要培育的市場,周岷曾經向一個牛排餐館的老板演示愛適易能研磨掉一個金屬鉆頭,
盡管這不符合使用規定,但的確起到了令對方震驚的效果,最終牛排店花了兩萬多購買了一臺愛適易的食物垃圾處理器。
如果把使用條件放寬到陸地,脫水減量裝置可以跟處理器形成完美的食物垃圾處理系統,這才是愛適易最大的競爭力。“就是說食物垃圾扔進去一噸,出來的只有15%的固體東西,剩下的85%變成水,流到了隔油池里面去。” 陳劍敏說。
船舶則不需要脫水減量裝置,直接排入大海由微生物消化。另一個挑戰是海洋氣候特有的腐蝕性,愛適易已經給馬達加了三層密封層,研磨缸也采用耐腐蝕的不銹鋼材料。雖然雪龍號不是愛適易合作的第一艘船舶生意,但經歷航行時間之長和極端氣候之下究竟效果如何,還需要等雪龍號歸來才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