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將新媒體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既可通過搭建平臺的方式來加強新媒體自身的導向功能,還可通過對網絡平臺的利用,鼓勵學生自覺學習,也可以通過健全監管機制的方式對當前面臨的一些困境加以化解,以此努力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 影響分析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008-02
加強和優化中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關乎國家前途及民族命運的重要戰略性工程。我們黨長期以來都十分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論研究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近幾年,在數字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基礎上,種類繁多的軟件層出不窮,如博客、微博、微信、QQ、電子郵箱、彩信、手機報、網絡電視、門戶網站、網絡雜志及移動電視等,其中有些屬于新的媒體形式,有些則是新的媒體硬件和新的信息服務模式。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也給中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以及挑戰。從機遇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信息海量、快速傳播及生動等特點為中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形式加以豐富,并有效地增強了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從挑戰的角度分析,新媒體或是新技術的出現容易使人目不暇接,再加上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使浮躁的心理日益蔓延,如果沒有對上述社會新現象進行充分、理性的思考,就不能對問題的本質加以正確的鑒別和分析。此外,隨著新媒體技術所產生的影響不斷擴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信息發布失控及西方文化霸權強化等現象,這給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意義
1.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開放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臺
新媒體依托數字技術及移動通信技術形成了十分巨大的網絡體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可以利用新媒體來對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充分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進行創新與發展,還可以利用新媒體主動地、快速地進行相關思想、理論的傳播,而不需要受到體制以及其他煩瑣程序的限制,從而為中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廣闊的實踐平臺。
2.新媒體的靈活性有利于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手段
長期以來,中國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座談、社會實踐為輔。但在當前新媒體的時代,微博或是論壇以其靈活、迅速的特點,已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并且日益地顯示出自身獨特的優勢。新媒體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對個性化的信息進行發布,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多樣的方式將教育內容迅速地傳達給受教育者,使思想教育可以完成得更加直接和深入。
3.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平等性增強了信息傳播的信任程度
師生之間的信任程度,長期以來都是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成質量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所以大學生在通常情況下不愿向老師吐露心聲,這一現象已經成為中國高校教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并且日漸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阻礙因素。顯然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中的虛擬傳播手段,使教師可以同大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種雙向交流,可消除大學生的心理隔閡,增強教育雙方的信任程度,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新媒體信息傳播的互動性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自主性
在網絡新媒體上,有十分豐富的資料,這些資料圖文并茂,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受教育者選擇合適自身的教育內容。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對要瀏覽的信息進行自主的選擇,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這種信息傳播的雙向性和互動性使受教育者由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逐漸地轉變成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交流中,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學習自主性。
5.新媒體的虛擬性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新媒體的出現將真實世界同虛擬世界之間的界限打破了,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新媒體在人際交流方面所存在的虛擬角色,使我國大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苦悶或迷惘等得以傾訴,教育雙方可以利用論壇或者是網絡聊天等社交手段將自身的真實心態表達出來。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體對受教育者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加以了解和把握,然后針對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組織討論,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弊端
在當前新媒體盛行的環境下,信息在傳播方面更加自由、傳播者更加平民化,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不良信息泛濫等一系列擾亂信息傳播環境的現象,使個人隱私問題、對信息控制問題、現實世界出現了虛擬化傾向的問題等變得嚴峻。新媒體的發展雖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較為廣闊的前景,但同時也給當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挑戰。
1.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無屏障性”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及法制觀念等方面的教育。在新媒體時代,校園的信息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信息傳播的“無屏障”狀態,進行信息發布和使用更加自由。這會使一些落后的思想和文化等信息利用新媒體的渠道進行大肆傳播,這就給中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大學生從新媒體中獲得的信息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很多消極的信息在思想觀念等方面對大學生產生嚴重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影響了教學的質量。新媒體自身存在的負面影響,不但加大了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輿論導向教育的難度,還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很大的難度。
2.新媒體的互動性容易引發大學生的人格障礙
新媒體例如手機微信或微博等都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而在這些新媒體空間,大學生通常都可通過匿名進行交流,這具有一定的虛擬性,無法真正規范在新媒體中使用的語言,難以確保信息的真實性,甚至可能公開傳播虛假的信息和言論。上述現象可能會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產生消極影響,使他們在現實交往中對自身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到人際關系的發展,嚴重者會出現心理危機,造成人格方面的障礙。
3.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傳統的教育模式帶來了挑戰
在新媒體時代下,中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處的環境是從未出現過的,面臨的挑戰同樣也是全新的。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某種程度上使年輕的學生在不自覺中失去理性思考的過程和自我。面對當前新媒體所帶來的挑戰,中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方面的速度還是跟不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速度。對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缺乏比較前沿性的認知。
三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1.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充分利用新媒體來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優勢。如新媒體自身具有強大的功能,這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時間和空間方面存在的限制,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而又廣闊的平臺。由于信息傳播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多樣性,這有利于增強我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提升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度。因此,這就要求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及社會實踐等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適當將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論壇或微博等社交手段來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而更好地拓寬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間。
2.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在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存在較強的單向性質,但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強的雙向性和開放性。因此,中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體來加強同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從而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動態,此外教育工作者還要做好相關的指導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微博等與學生展開細致的交流,針對中國當代大學生在思想方面存在的困惑,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另一方面,還可以建設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對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等加以完善和優化,從而使網站能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一個互動和交流的平臺。最后,學校不同部門間也應該加強協調,建立信息監督和約束的相關機制,倡導大學生進行健康、文明的上網活動,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3.提升新媒體信息監控的實效性
當前新媒體的信息潮流出現國際化趨勢,這就要求中國信息行業的相關管理部門要提升新媒體宣傳工作質量,對新媒體的相關信息進行及時了解。此外,還要加大新媒體傳播信息的監督和控制力度,從而更好地從源頭上對網絡環境進行凈化,為中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健康的網絡環境。
四 結束語
本文針對當前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情況,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探索了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來對傳統的教育理念加以轉變、對教育內容進行更新、對教育渠道加以拓展、對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逐漸成為新時期我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課題。
參考文獻
[1]惠曙光、曲良資.大眾傳媒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及對策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6):12~15
[2]趙長渝.試論大眾傳媒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教育探索,2004(7):22~24
[3]玉涵.大眾傳媒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J].學習導報,2002(9):35~39
[4]蘇加慶.新媒體挑戰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J].冶金企業文化,2005(1):5~8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