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在中國高職教育發展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本文針對此問題從多個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 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030-01
為了讓學生順利完成高職階段的學習,并且具有一定的繼續學習能力,來面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挑戰,必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職院校在教學中結合實際做了一些工作。
一 提高學生學習的價值認同感
通過問卷調查,對當代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心理因素進行了解,以此為著力點,針對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進行學習輔導。我們在對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查問卷中發現,有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學習恐懼心理、障礙。針對這部分學生,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和指責,應該更多地給予他們心理上的關懷,從解決具體困難和需求出發,在他們剛進校的時候,找到他們存在心理落差的原因。給予他們關心,使他們能盡快地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盡快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從而提高對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
二 開辟第二課堂,引進競爭機制
青少年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為了促進人才培養,可以開辟第二課堂——成立相關專業協會,參與的學生覆蓋大一至大三。協會利用部分晚自習或雙休日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組織相關競賽和有關講座。通過這一載體,使大部分學生了解本專業,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這種“競賽”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 積極有效的鼓勵,獲得成功的體驗
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自尊心,如果能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行為做出及時的評價,產生的效果比延后評價要好,因為剛剛留下的鮮明記憶,使學生更加有改進他的學習的愿望。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當然也要注意,過分的表揚、鼓勵也會造成學生驕傲和忽視自己的缺點的心理,從而產生消極的結果,所以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表揚也要采用巧妙的方式。
四 傾注愛心,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對待不愛學習的學生,更應如此。對待這些學生,既要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又要在生活上關心呵護,通過與他們的溝通談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建立和睦的師生關系。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堅持對他們循循善誘的思想教育原則,使他們的思想得到轉化,進而慢慢地消除他們對學習的抵觸情緒,當然工作中要注意學生的接受心理,力求在循循善誘的同時,能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和認識,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五 加大課程的開發力度
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針對“你對自己現在的學習感到滿意嗎?”有1000人作答,201人非常滿意,260人滿意,400人一般,139人不滿意。高職院校的許多學生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不感興趣,但形象思維比較強。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校,就要求課程教學要以能力的培養為主,而理論知識作為能力的基礎。針對高職院校課程的開發設計就要緊緊圍繞這條主線,確保課程和課程模塊能對應學生的各項能力目標,同時教學必須與社會市場需求相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必須符合職業資格標準。通過強化實踐能力,從而淡化概念和推理過程,體現職業教育的思想,課程目標的分解和具體化都應堅持以實踐能力為主的指導原則。以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來開發設計課程,在此基礎上還必須重視個性化課程的開發。
六 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
學習需要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學習愿望或學習意向。通過這種學習的愿望或學習的意向來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要讓學生產生學習某種知識的需要,然后再進行教學;當然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來確定教學的活動。在實際教學中也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法來引起學生對某種知識的需要。適當地設計問題,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使他們的學習動機進一步明確。問題教學法的作用就是以解決某一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學生為了弄清某一問題而去上課、去收集材料或去做實驗。教學時,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迫切需要,如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一定能得到提高,學習成績也會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需要學生能夠理解和配合,也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狀態,并且運用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結合課堂教學,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與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