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概述了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以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有意義的學習;主張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強調合理利用學習資源;強調學習過程的開放性;主張師生協作學習。
【關鍵詞】人本主義 教學原則 問題情境 學習過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037-01
一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主要內容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觀點的提出,對傳統教學理論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人的發展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校應培養出真正的學習者。學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使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激發潛在的學習動機,使自己的潛能、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得以發揮和培養,學習者能做到自我教育,最終發展成人格健全發展的人。
2.提倡有意義的學習和自發的經驗學習
有意義的學習主張對知識達到靈活理解的程度,要求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素材、自己安排合適的學習情境,自己提問,自己確定學習進度,關心自己學習的成果。
3.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適應,倡導學生自我評價
教育應促進學生的變化、促進學生學習。鼓勵學生樹立足夠的自信,不斷自我超越,開發自己的潛在能力,達到個性化發展的目的。
二 人本主義學習的特點
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由個人主動發起,而不是被動學習。學習者的情感和思維活動特別關鍵。學習的相互滲透性。學習不僅是對學習者的認知發生作用,也滲透到他們的行為、態度、情感等諸多方面。學習的全面性。學習個體對學習的整體投入涉及認知、情感、行為、個性等各個方面。
三 基于人本主義的教學原則
為了達到培養完整的人的目標,基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設計應該按如下原則進行。
1.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有意義的學習
人本主義認為,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每個人的學習潛能都能完全發揮。所以教學設計時,必須對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信任,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激發,實現自我教育,從而把學習者培養成完整的人。
2.設計真實自然的問題情境
想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學生面對的問題必須對他們個人有意義或與他們有關聯。但現在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面臨的情景與生活中的真實問題的隔閡過于明顯,導致學生的學習面臨很大的問題。教師首先要發現對學生來說既真實又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問題。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解決各種復雜的問題。再次,模擬練習。模擬真實的情境中各種角色會如何表現,使學生體會在真正的問題情境中如何著手處理,如果條件允許,讓學生直接接觸社會各種分工所面臨的問題,真正動手操練。
3.合理利用所有的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由學習材料和教學環境兩大部分構成。從廣義上講,學習資源包括一切可以為教學目的服務的人、財、物。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的各種資源。當學生意識到學習資源與自己的學習目的有關時,有意義的學習就順理成章地發生。正因為如此,教學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第一,教師應具備使用信息系統,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過硬技能。第二,教師可以把自己擁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向學生進行詳細的介紹,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真正的幫助作用。第三,建立虛擬學習社區,幫助解答學生關心的問題。如果教學設計時充分利用各種有用的學習資源,促進學生擴展思維空間,改進學習的方法,就能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4.保證學習過程的自由性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幫助下進行的自我激發、自我促進和自我評價的一個系統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能獲得知識,獲得學習方法,還能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因此,建立在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上的學習過程是自由的,也是開放的。
5.主張協作學習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教學設計強調協作學習。協作學習不僅包括學生之間的協作,也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交往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概念和集體主義觀念。
6.加強師生的情感互動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認知與情感不可分割,師生在教學與學習活動中如果都能以真誠的態度彼此溝通,對增強教學效果意義重大,也能幫助學生施展個性,有意義的學習就此可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劉宣文.羅杰斯人本主義教學觀述評[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2)
[2]王素珍.人本主義學習觀與學法指導[J].連云港教育學院學報,2000(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