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學生的學習情況是衡量高職教育質量的有效指標。然而,學習倦怠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高職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本文以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為例,了解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現狀,分析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同類院校學生學習倦怠干預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 學習倦怠 干預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053-02
學習倦怠是指學生因為長期的學業壓力和負荷而產生精力耗損等,對學校學業及學習活動的熱忱逐漸消失、對同學態度冷漠和疏離的行為及成績未如預期而對學校學業持負面態度的一種現象。本文以高職旅游專業的學生為例,了解他們的學習倦怠情況,分析學習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同類院校學生學習倦怠干預工作提供借鑒。
一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文以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旅游烹飪學院在校生為研究對象,在借鑒Maslach倦怠理論基礎上,設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量表,并隨機抽取200名學生進行測驗。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9份,有效率為94.5%。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男生50人,女生150人;一年級學生80人,二年級學生80人,三年級學生40人。所測數據利用Excel進行統計和分析。本文還采用訪談法,通過談話了解學生的學習倦怠情況及原因。
二 結果與分析
1.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情況分析
第一,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學習倦怠總體水平較高。調查結果顯示,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學習倦怠的水平較高,行為不當明顯。在是否有逃課意愿一項,總計82%的學生(共155人,男生38人,女生117人;一年級63人,二年級63人,三年級29人)表示符合;在對考試成績不關心、應付作業,認為學習是負擔等問題回答上均有超過50%的學生表示非常符合。逃課意愿明顯的學生普遍也沒有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工作規劃。
第二,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呈現性別差異。從性別角度分析,男生比女生存在更嚴重的學習倦怠現象。在“想逃課”一欄表示符合的,男生(92.7%)比女生(79%)高13.7%;在情緒低落、對學習失去興趣、討厭考試等項目上,男生得分均顯著高于女生。特別是在行為不當維度上,男生表現得更加突出。男生的學習倦怠,是否與入學學生性別比例失調(旅游服務相關專業女生比例遠遠高于男生)及社會上存在的就業壓力有關,尚有待深入探討。
第三,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呈現年級差異。調查結果顯示,在不同的年級中,一年級學生學習倦怠程度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年級的學生。這與Bernhard考察的年級對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影響結果相一致。他認為這是因為畢業生課程任務相對輕松,并且選修課比較多。在中國,連榕等報告大二、大三學生的學習倦怠水平高于大一學生,大四學生的成就感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學生,說明大一、大四學生比大二、大三學生的學習心理更積極。而本文結果則更接近于Bernhard的考察,一年級學生“想逃課”比例(87.5%)較二年級(81.8%)高了近6%,較三年級(70%)高17.5%;在學習與生活規劃缺乏、情緒低落、忽視考試等問題的回答上,學生也呈現一致的趨勢。
2.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學習倦怠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涉及的學習倦怠影響因素主要涵蓋個人和人際因素及外部因素兩個部分,其中前者包括自我評價、教師關懷、同學關系、同學影響等;后者包括學校教學環境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經調查,同學關系、社會因素方面的問題,對于學習倦怠的影響顯著較高。
第一,同學關系緊張。缺乏適宜的人際關系支持,學生學習倦怠水平往往會提高,尤其是高職學院的嚴格管理,容易使學生因人際沖突而產生挫敗感。這些學校壓力因素會引起特定學生的倦怠綜合癥狀。
第二,社會認同缺乏。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社會認同缺乏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來自于高職旅游專業學生自身。高職學校學生普遍認為自己與本科學校學生相比沒有競爭力,社會對高職學生認同程度不高,導致高職學生產生自卑情緒。另一方面是來自于旅游服務業從業者的職業倦怠。當前中國很多服務人員尤其是旅行社導游不但在物質上難以獲得預期的回報,而且處于各種矛盾沖突的聚焦點。調查顯示,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在接受面談調查時對這種狀況表示無奈,同時認為這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學習目標欠缺。調查顯示,學生普遍沒有學習計劃、學習目標、生活規劃,處于迷茫之中,因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傾向于逃避。在個人訪談中,許多學生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沒有清晰的就業去向,這種消極心理影響了學習積極性。當筆者問及學生為什么會產生“沒有奮斗目標”和“學習沒有前途”想法時,學生普遍回答兩點:一是就業去向不清晰,二是與本科生相比缺乏競爭優勢,特別在考試等競爭性項目上,更是缺少競爭力。沒有學習目標,就不會產生學習動機;沒有學習動機,就不會有學習的動力。
第四,教學環境影響。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學習倦怠的產生也與學校教學環境、社會環境相關。唐文清認為學校一方面要求過高,另一方面卻缺乏必要的支持手段與環境保障,當學生產生心理沖突,學習、生活遇到困難時,既無法得到有效支持又無法憑個人能力解決,于是產生學習倦怠的逃避現象。黃文平則認為,解決學生尤其是大學生學習倦怠的問題,不但是學校的責任,社會也應給予大學生支持。在調查中也發現多數學生將學習興趣缺失全然歸因于課程空洞、枯燥。
三 高職旅游專業學生學習倦怠干預的建議
1.加強職業導向教育
職業導向教育要求在教學中強化職業理想、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目標、培養學生的從業熱情。職業導向教育的目標是消除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的迷茫,回答他們“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等問題,促使學生對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有所感知與認同,找準學習方向,樹立學習目標,降低學生學習倦怠的程度。首先,高職院校要努力強化實踐教學,開展課外實訓基地的仿真教學實踐,增強學生對職業環境的親歷性,提高學生對專業的接受程度,減少主觀心理阻抗。其次,高職院校要在情境教學中加強基礎文化素質教育。
2.善用群體激勵
所謂群體激勵,實際是對傳統激勵手段在內容上和激勵對象上的擴充。從內容上講,是在以學習為主的激勵手段的基礎上,發現普通學生行為上的閃光點,并對這些閃光點進行獎勵的一種激勵方式。通過群體激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然,實施群體激勵需要教育者用多重視角觀察每一個學生,對相關的學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合理的教師激勵
職業導向教育以及群體激勵等,均需要教師大量的精力投入,建立針對教師的支持系統,開展合理的教師激勵也至關重要。建議合理的教師激勵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減少對教師教學的干預;另一方面是要通過各種可行的途徑增加對教師的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吳建紅、陳紅香、晏賽君.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38~140
[2]李宏.高職生學習倦怠、成因及對策初探[J].池州學院學報,2011(3):99~100
[3]廖紅.論大學生學習倦怠、社會支持的狀況及其關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3):141~143
[4]周麗玉、陳琦.高職生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安順學院學報,2008(5):41~43
[5]湯美安、杜澤超、韓濤.高職教育中的職業導向教育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0(5):82~8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