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資助政策的正義性是保證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但是在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如貧困生認定缺乏固定程序和標準、過分重視學習成績導致機會不均等、缺乏對學生資助管理的動態監控等問題,從而影響了學生資助管理的正義性,這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進一步反思。
【關鍵詞】學生資助管理 正義性 教育公平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058-01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實現教育公平是教育發展的目標追求,是人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的客觀要求。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上得起學、能夠上好學,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當前,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保證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和完成學業,是實現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因此有必要探索如何在高校學生資助政策中體現和實現教育公平。
目前,關于學生資助政策的研究比較多,有些論文立足于中國資助政策的現狀進行分析。例如,張冰周在《對改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體系的探索和思考》中認真分析了目前國家對貧困生資助的政策,并對有效運用這一政策進行了分析;陳國維在《對完善高等學校資助政策的思考》中分析了如何利用現有的資助政策資助學生,保證學生資助的公平。也有一些論文重點對國內外資助政策進行比較,例如,查道林的《高校學生資助政策的國內外比較》等,從國外的資助政策出發,對國內的資助政策進行了思考,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議。但是這些分析還停留于對資助政策的一些外在思考,對于資助政策本身的公平、正義性的思考仍顯不足。2008年,鄒謝華在“公平、均衡、效率——多元社會背景下教育政策”國際研討會中發表了《中國學生資助政策與社會公平:定量分析研究》,通過具體的數據分析,解析了中國資助管理過程中的公平、正義性,這一研究極大地激發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資助管理公平性的興趣。2011年王廣義發表了《在高校學生資助政策中體現教育公平》一文,著重探討了資助管理中的公平性問題。這些探討對思考和完善資助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公平和正義是哲學、倫理學思想中非常重要的話題,學生資助管理政策的正義性是教育學中的重要問題。在學生資助管理過程中不但要考慮保證教育公平的問題,更要注重正義性問題。社會正義性是倫理學中討論非常熱門的話題,羅爾斯提出的“作為公平的正義”是對社會制度正義性一個很好的解釋和應用,在學生資助管理過程中,這樣一種原則也可以適用,也應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學生資助管理的正義性要求,在同等條件下要保證弱勢群體獲得最大的利益,這一原則應該在實踐中得以堅持。但在具體的學生資助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注意和反思。
首先,貧困生認定的程序和標準不固定,導致學生資助政策無法達到公平公正的目的。目前,高校大學生來自于全國各地,地區差異和文化差異巨大,學生對學校和社會的貧困資助政策的認識不一致,特別是有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由于自尊心較強,導致對資助政策理解錯誤。也有一些學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雖然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但也申請貧困認定,“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材料的可信度低”。在貧困生登記的認定中,由于對一些要求的理解和執行不到位,同樣會導致不公平。當然還存在由于對貧困生認定標準不統一而導致貧困認定過程中的問題。
其次,資助管理過程中過度重視學生的成績導致的機會不平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重要依據早已司空見慣,但是學生資助管理中我們要注意成績之外的事,貧困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心理健康狀況也要看作是資助管理中重要的參考依據。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在資助管理過程中我們不能僅關注經濟上的幫扶,更要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將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看作是學生資助管理的最終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學生的目的。當然在重視對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也要加強對全體學生的引導,例如在某些學校出現了國家助學金比例遠高于國家獎學金比例,使很多成績較好但經濟并不十分困難的學生也申請貧困生認定,以便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這無疑是有違學生資助管理政策初衷的。如果學校能夠意識到這一問題,增加獎學金的比例,可以引導更多學生通過提高自己的成績來獲取經濟補助,國家助學金也就能更好地起到作用。
再次,在資助管理過程中缺乏對動態數據的監控,不能做到“反思的平衡”。反思的平衡是羅爾斯正義論的重要概念,是指針對原始狀態的修正,“我們或者修改對原初狀態的解釋,或者修改我們現在的判斷,因為,即使我們現在看作確定之點的判斷也是可以修正的。通過這樣的反復來回——有時修正契約的環境條件,有時又撤銷我們的判斷使之符合原則,我預期最后我們將達到這樣一種對原初狀態的描述:它既表達了合理的條件,又適合我們所考慮的并已及時修正和調整了的判斷,這種情況我把它叫作反思的平衡。”在學生資助管理過程中,要了解貧困生的動態情況,清楚他們的困難狀況,以便在資助力度上做適當的變更。對于很多高校而言,一旦被認定為貧困生的學生,就自然不自然地享受了四年貧困生的待遇,學校缺乏對貧困生的必要監管,不能確保資助政策落到實處,這無疑也造成了資助管理過程中的不公平。
此外,在學生資助管理過程中,還應該注意培養和教育貧困生,培養他們的公平和平等意識。學生資助管理的目標是保證教育的公正,因此要讓學生了解學生資助管理的重要意義,同時教育他們學會感恩,更好地回報社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資助管理的正義性。
參考文獻
[1]董安康、韓運華.新時期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思考和探索[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4(8):53
[2]〔美〕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