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利用多媒體優化課間文化的重要意義以及多媒體運用在課間文化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整合多媒體的有效資源,建立以多媒體為載體的信息共享平臺,提高和推廣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技能,利用多媒體打造在線交流平臺,充分發揮多媒體對課間文化開發的技術載體和導向作用,有效優化課間文化,豐富校園文化。
【關鍵詞】多媒體 課間文化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069-02
課與課之間,大家習慣稱之為“課間”。設置課間其目的是為了滿足學生心理和生理的需要,調節學生身體狀態與精神面貌,促進他們更好地成長與發展。課間是學生活動的天地,只有健康、積極、富有時代氣息的課間文化,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心理得到放松、身體得到鍛煉。在科技創新和信息化迅猛發展、電子媒體不斷普及的今天,課堂教學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板書講授形式,多媒體教學正以一個嶄新的角色在高校的教育教學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利用多媒體作用于課間文化,是利用多媒體的技術手段結合課間的空閑時間對學生進行一種文化傳播和精神放松,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利用多媒體優化課間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1.多媒體應用于課間文化成為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
課間運用多媒體播放具有正能量、涉及學科知識的視頻和具有中國風、舒緩輕快的音樂,以及通過多媒體、手機軟件進行課間的互動交流,再輔之以教師參與其中分享快樂和知識,從而達到教師、學生身心都得到放松的理想狀態,且無形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接下來的課堂氛圍更加融洽,使老師、學生在經過課間短暫的“休息”后,將更有精神和效率地應對接下來的課程。
2.多媒體自身的功能特點有助于拓展課間文化的多樣性和新穎性
課間多媒體文化主要通過視頻、音樂等多媒體及手機互動軟件方式進行,貴在模式新穎、獨特,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人的注意力一旦被吸引或集中,大腦神經受到外界事物刺激都會異常興奮,繼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加上師生間、同學間的積極互動,能有效減少疲勞感,上課就能以更飽滿的精神進入聽課狀態。
3.多媒體是提高學生參與課間文化開發、提升積極性的重要方式
從崇尚個性的角度看,大學是一個尊重個性、激揚青春的地方。“90后”學生喜歡標新立異,在課間感到乏味無聊的時候,經由多媒體適當地引導能有力激發學生被課堂壓抑的活力。從理論上來講,影響學生參與程度的因素有二種:一是學生對活動缺乏激情;二是學生與教師間關系過于拘束和壓抑。因此,多媒體課間文化活動為師生的交流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以趣味性帶動學生積極性,寓教于樂。在既能調動學生激情的同時又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間文化活動的重要方式。
二 多媒體應用于課間文化的概況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媒體的普及,多媒體成為集視頻、音樂、圖像等多項功能于一身的高科技產物,且操作簡單易懂,被廣大師生所接受。當前多媒體應用于課間文化,推進了具有多媒體效果的課間文化建設,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課間生活,提高了學生文化知識的深度,達到了放松身心與提高課堂效率的結合,但在其結合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1.多媒體應用于課間文化的開發程度不夠深入
多媒體應用于課間文化開發程度不夠深入主要體現在下課后多媒體的功能缺乏利用,沒有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知識、陶冶身心的有效載體。乏味的課間活動使多數學生更傾向于在課間睡覺或利用手機玩游戲,使身體的疲勞感加劇,進而導致學生在課堂出現精神萎靡不振,課堂氣氛缺乏生氣的惡性循環,課堂的學習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更多的原因還在于當前多媒體還不能與課間文化的發展相結合,課間仍以放任式的休息為主,學生缺乏引導和帶動,對于多媒體的認知只停留在課堂上,并沒有成為課間文化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2.課間文化缺乏教師的介入引導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
課間生活形式上是以休息、活動為主,從另一種角度講,課間活動應該是課堂生活的延續,不應撇開課程而孤立課間文化的開發利用,沒有過多地得到教師的參與,充其量是在課間播放流行歌曲或視頻,過于簡單且沒有針對性,很可能會令學生產生精神不振等消極的精神狀態。而且多媒體應用于課間文化的內容中沒有學科知識的滲透,如此的課間文化顯得低級而空洞,缺乏“營養”,沒有過多的實際教育或啟示意義。因此,在發展多媒體優化課間文化的過程中,學科知識滲透于其中是關鍵,教師充當介入和引導的角色也是整個課間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3.貧乏的交流互動阻隔課間文化的發展
高校課間時間比較常見的現象是下課鈴聲一響,教師與學生之間則是各玩各的,沒有互動也沒有交流,課間氣氛沉悶,學生的積極性自然受到抑制,學習的情緒和壓力得不到釋放,間接影響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及學習效率的提高。老師不理解學生的需要,學生不清楚老師的想法,這樣的師生關系和交流氛圍并不利于課間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與老師課間的互動交流可以增進學生對老師的好感,從而對老師所教課程產生興趣。興趣的驅使能帶動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反之,則會引起厭學、逃課的消極情緒。
三 運用多媒體優化課間文化的舉措
1.建立以多媒體為載體的信息共享平臺,充分發揮多媒體在優化課間文化中的技術載體作用
多媒體在課間文化建設中承擔的是載體和橋梁的作用。多媒體的發掘和應用將更好地推動課間文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它以嶄新的方式進入師生視野,通過視覺、聽覺傳播信息和知識,并起到引導師生積極向上、交流互動的作用。以往由于設備、技術等軟硬件的局限,使課間文化仍停留在簡單的聽音樂、休息、聊天等活動中。隨著多媒體在校園內的普及,課間文化發展的困窘能得到相對的優化和改善。例如,以多媒體為載體,將學科知識抑或校園新聞以網站、微博、朋友圈的形式向學生擴散;在這個平臺上不僅可以定期分享優美的音樂與充滿勵志、正能量的視頻,更可以發布學校每日發生的大事,同時又可以將課堂上的疑惑加以討論,這對喜歡獵奇的年輕人十分具有吸引力,學生廣泛的參與間接推動了課間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2.提高和推廣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技能,促進多媒體信息傳播與課間文化的融合
隨著多媒體的不斷普及以及學生群體追求新穎的特性,對授課老師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授課教師不僅需要精于課堂教學,更需要不斷學習和關注多媒體技術、功能,關注學生課堂效率,探索和發揮多媒體在課間文化建設的導向作用,在提升學習效率上的帶動作用,同時授課教師在分享音樂、視頻以及與學生交流互動的同時也應該扮演引導和啟蒙的角色,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積極地與學生交流思想,收集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一個老師對多媒體與文化結合的了解認知并轉化吸收為傳道授業的技能,直接影響了學生是否能從老師身上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更大的收獲,足以看出在多媒體的運用上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和推廣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技能,促進多媒體信息傳播與課間文化的融合,才能讓學生在科技與知識結合的成果中受益。
3.利用多媒體打造在線交流平臺,實現多媒體、學生、教師三者之間的良好互動
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確保課間文化沿著正確的方向開展;只有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提高課間文化的效用,使它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多媒體最大的優點是融合科技、符合潮流、易于教師學生群體接受。具體表現在通過多媒體、手機社交網絡等途徑建設課間文化,以多媒體作為有效載體,增加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不僅可以增進師生感情,而且對雙方課堂效率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與網絡組建師生在線的交流平臺,利用手機媒體的廣泛普及,讓師生交流有了更潮流的方式,網絡的匿名性讓更多的學生愿意向老師吐露心聲、求答解惑,也讓老師更容易收集學生中肯的意見和建議。讓乏味的課間因師生的互動充滿趣味,也進一步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使課堂氣氛愈加融洽。
文化是一個逐漸沉淀、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和革新教育模式,將新興科技與傳統教育融合創新,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所在,利用多媒體優化課間文化,進一步推進學校的校園文化繁榮發展,提高學校的整體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文潮.整合品生課程資源參與開發課間文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3(45)
[2]李細興.對校園課間文化重構的思考與實踐[J].校長閱刊,2005(6)
[3]胡聰玲.小課間 大作為——關注課間文化建設[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6)
[4]楊桂杰.課間文化是重要的課程資源[J].新課程學習(中),2013(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