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對啦啦操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探研,在多年的教學經驗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以供啦啦操教師參考。
【關鍵詞】舞蹈啦啦操 多元化 體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071-02
啦啦操是一門新興的體育課程,它集中體現了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團隊精神,是追求團隊榮譽感的一項體育運動。在大學校園中,深受學生的歡迎與喜愛。新《指導綱要》提出了體育課程的多目標化,而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無法實現課程目標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對單一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組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啦啦操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 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概述
對于體育教學模式,眾說紛紜,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和公認的定義。肖煥禹教授認為:“體育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為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而形成的規范化程序,包括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教學方法體系。”在此理論基礎上,杭蘭平對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研究探討,他提出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是以實現體育課程多元化的目標為依據,并為完成目標的任務,對有利于發展和實現課程多目標需要的單一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組合,體現某些教學思想的教學程序。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突出靈活性、可模仿性、實現目標多樣性,體現了“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本文則根據杭蘭平這一理論以及毛振明關于10種比較成熟的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對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在啦啦操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研究。
二 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應用
1.不同體育教學模式的應用
根據毛振明教授關于10種成熟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本文選擇了7種在啦啦操教學中便于實施的教學模式,提出具體的操作方法。
2.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在啦啦操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無論是新授課、復習課還是綜合課,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或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優化組合,以實現啦啦操教學的多元化。現在,以一堂啦啦操教學課為例,設計了多元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啦啦操教學的范型。
3.以小群體學習式的體育教學模式為主的啦啦操教學
在啦啦操教學中,對動作的記憶是一項基本的任務,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在學習新動作的初期,良好的動作記憶,能促進動作的形成從泛化進入到分化階段,甚至是自動化階段。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把學習重心轉移到啦啦操的表現力等教學重點與難點上。
以小群體學習式的體育教學模式是在教學的前半段,以學習活動為主,教師對新動作進行示范、講解。在教學的后半段,則以學生主體性較強的小組學習形式為主,進行練習和交流。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督促與糾錯,對動作的記憶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這7種體育教學模式中,小群體學習式的體育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完成啦啦操的基本教學任務和基本運動技能目標。同時,小群體學習式的體育教學模式可貫穿于啦啦操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準備部分、基本部分與結束部分都可以進行。所以,啦啦操以小群體學習式的體育教學模式為主,有利于整個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以小群體學習式的體育教學模式為主,輔以其他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組合,使體育教學模式多元化,可以實現啦啦操課程多元化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 效果分析
在啦啦操教學過程中發現,新授動作4×4個八拍,大部分女生很容易就記住了,但男生卻在這方面表現得極其不理想,這是男女生在生理與心理上的區別。采用小群體學習式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解決這一教學問題。分小組時,考慮男女混合搭配,并安排優秀的學生擔任小組長。這樣,在小群體練習過程中,女生對動作記憶好的優勢可以帶動男生對動作的記憶與強化,充分發揮了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男生們的興趣與積極性都有所提高。
選修啦啦操課程的學生中,女生占了絕大部分。女生對學習啦啦操規定動作的能力很強,她們對其他教學內容的渴望很強烈。為了解決記憶動作的枯燥,增加小游戲、競賽,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運動中體驗了樂趣和成功。同時,在運動強度不高的情況下,安排一些形體訓練、瑜伽、健身操或柔韌與力量等身體素質訓練,全面發展體能,學生也非常喜歡。課后,有些學生還會主動練習瑜伽和健身操,說明體育教學對他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讓學生自覺參與到體育運動中,自主鍛煉身體。
實踐證明,在啦啦操教學中采用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合作能力、人際關系等,促進學生生理與心理的全面發展,真正體現“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
四 建議
首先,啦啦操教師應具備與時俱進的意識,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改變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其次,需要對多種體育教學模式有全面的認識與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與優化體育教學。再次,不同學校,同校不同班級,實際情況都可能不一樣,所以,采用的教學模式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條件及學生的實際發展來實施與優化。最后,相對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復雜些,需要教師精心地備課、參考大量資料,因此也要求啦啦操教師有吃苦耐勞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肖煥禹、周莉、羅海濤.體育教學模式的結構、類型及應用條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2):76~81
[2]杭蘭平、劉新民、王家彬等.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對實現體育課程多目標的研究與實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7):96~97
[3]毛振明.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4):41~4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