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打破了教育與生活的隔離,改變了單一的課程結構,為師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筆者結合近年來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路上成長的經歷和教學實踐,從課程認識、教師成長、學生發展和課程實施的角度做些探討與思考。
一 加強對課程的認識
1.適應學生個性發展,體現素質教育的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既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具有獨特性、具體性,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都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式,綜合實踐活動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了空間。在當前積極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是應對這一需求的重要舉措。
2.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使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3.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個性品質的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良好的個性品質。親近自然、融入社會;積極探究,掌握生活技能;認識自我,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二 加強專業素養的修煉
1.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者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的學習與研究,形成積極、生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組織者
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區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學生人格臻于完善。
3.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培訓者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征,強調人與物的相互作用,人與人的互動。教師應通過該領域使學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
4.信息技術教育的先行者
信息技術不僅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重要內容。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發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
三 加強對活動的有效組織
1.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型及指導規范
能根據不同階段的活動任務劃分“問題發現課”“主題確定課”“方案制定課”“方法指導課”“成果匯報課”“總結反思課”等基本課型,并能根據教學內容對這些課型進行規范地指導。
2.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是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以小組合作為主,各種組織形式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相互配合。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自然、社會現象及社會熱點話題,結合相關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明確研究課題;要指導學生制定活動方案,預設活動開展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困難及解決方案,并指導學生制訂計劃、實施計劃,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資料查閱等方式進行實踐與探究,獲取豐富的信息和資料;指導學生填寫活動記錄表,取得過程性材料,體現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并使活動的結果具有科學性和真實性。
3.教師要重視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安全教育
把安全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性學習主題,把“自理自護”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能力目標加以貫徹和落實。在某些情況下,教師可采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把現場引進課堂”,從而降低學生學習活動的安全風險和經濟成本。教師應負責對學生的校內活動進行監控,開展校外活動時,課題組和老師要預先向學校提出計劃和申請,學校批準后方可執行。學生的校外活動如果沒有教師的直接參與,必須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由家長協助,保障學生的安全。
四 加強對課程的評價與管理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過程評價為主
注重活動過程中的即時評價,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同伴間的相互評價,促進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反思和關注;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研究能力的可持續發展,盡量避免簡單的結論性評價。
2.以多樣化方式交流和分享活動過程的體驗和收獲
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整理過程性資料,擬定活動成果展示方案,以多樣化、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交流和分享活動過程的體驗和收獲。指導學生建立綜合實踐活動的個人或小組檔案袋,學生、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專業人士等均可參加評價活動。
3.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督導與管理,引導學校認真落實課程計劃。每周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及非指定領域內容的實施分別不少于2課時和1課時。每學期每個學生至少完整地經歷2~3個主題活動過程。
4.增加必要的專用場地、專用教室和設施設備
積極建設、整合利用校內外實踐基地,保障課程的順利開設。學校要積極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特色資源和優勢資源的建設,逐步形成各年級比較穩定的課程資源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可借鑒和利用上級行政部門編寫的“課程資源包”或“課程指導用書”,但要結合學校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