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盡管耗費很多課時,但學生的語文素養依然不高。主要原因是從事一線教學的語文教師不善于引領學生學習語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 策略研究 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102-01
一 人文精神與情懷的引領
教育功能是語文課程固有的功能。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材有極其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作為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可見,語文教學中要把人文精神與情懷引領進來。
二 學習方法與方式的引領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它貫穿于中國人一切交際活動之中,發揮著人們交際各種重要的功能。語文的交際功能是借助“語言”這個載體得以實現的,而語言的習得是有規律和方法探尋的。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語言活動是交際和概括的統一。”對語文課程而言,不僅聽說讀寫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工具功能,它本身又是“百科全書”式的課程,包含自然、社會、藝術、文化等各方面豐富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也是學生日后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工具。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獲得一種學習方法遠比獲得多少知識有價值得多。“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從“語言”這個根上長出來的樹。沒有對語言的深入理解,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將成為無本之木。語文教師必須時時想著自己在“教語文”,時時想著從文本中尋找獨特精妙的表達方法(它們猶如散落在草叢里的珍珠,要靠語文老師用心去找尋)作為訓練點,引領學生反復揣摩,不斷更新學習方法,不斷提升語文技能。只有這樣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語文的大廈方可“巍巍乎高哉”!
三 學習品質與習慣的引領
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說:“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實踐。”在語文學習上,學生需要培養的習慣很多,如讀書做記號、靜思默想、專心傾聽他人發言、勇于質疑、認真書寫、定期“理”書、勤于觀察收集素材、堅持寫日記、堅持讀課外書勤做筆記、主動查閱資料等。許多名師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在“魅力語文”研討會上,六十多歲的于永正老師在板書時總是吃力地蹲下身子,盡量把手舉得高高地寫字——為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清清楚楚看到老師板書的筆畫。課堂上一個小小的細節折射出于老師對習慣培養的良苦用心!
另外,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培養的學習品質也是多方面的,如專注、投入、耐心、恒心、縝密、毅力、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在眾多需要培養的學習品質中,教師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披“情”入文、潛“心”讀書的良好心理品質,打造語文課堂教學的“靜”界!語文課堂是需要“靜”界的,因為“靜”是學生切實有效地開展語文活動的基本保障。要想在語文活動中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離不開“靜”的。沉下去學語文,真正學會傾聽、閱讀、思考、寫作,“靜”是有力的保障。我們可以把“靜”理解為是教師為學生營造的外部“靜”界,也是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內心的“靜”態。語文,太需要學習者有良好的“靜”心態。只有靜心,才能保證真正地“走進”文本;只有靜心,才能保證調動舊知、思考新知,構建全新的知識體系。
四 課外閱讀與實踐的引領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語文能力是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形成的,語文素養是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長期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語文教學僅依靠課堂提升學生的素養是遠遠不夠的。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有一段精辟的話:“教語文,必須站在文化的平臺上。漢語言文字記載著中華數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無生命的僵硬符號,而是蘊涵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讀古人的書能承受古圣先賢的精神遺產,讀現代的書,能與同時代人做精神上的溝通交流……使學生受到人類優秀文化的哺育。”
從學生的閱讀現狀看,種種現象無不令人擔憂:(1)閱讀范圍窄。(2)閱讀無目的。(3)閱讀時間短。學生課外閱讀量的不足,導致了精神“鈣質”的缺乏和欣賞層次的低下。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樹立“大教育”觀,讓教育在經歷了從社會生活和生產中不斷分離的漫長、曲折跋涉之后,開始走向與社會生活的新融合。我們應拓寬學生視野,引導他們廣泛地接觸作品、接觸生活,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
綜上所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需要教師堅強有力、英明有方的引領。語文教師唯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適時、適當、適度地引領學生,不斷錘煉自己駕馭課堂、引領學生的本領,才能緊跟時代步伐,奏出和諧動聽的教改樂章!
參考文獻
[1]李正存.讀寫知識于讀寫活動的價值[J].現代語文(教育研究版),2009(8)
[2]王蓉蓉.新課程下中學語文基礎知識探微[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3)
[3]徐彥萍.語文教學策略的嘗試[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3)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