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改革教學手段的重要性,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創造性地使用多媒體技術,為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采用動畫效果等形式,激活了數學課堂教學,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和理解,達到了解決傳統教學手段無法突破難點的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本文就如何做好高中數學多媒體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豐富心理活動的主要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的數學課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一個個死板的過程再配上一堆堆抽象、深奧的公式、定理,使人望而生畏。而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復雜抽象的認識活動變得簡單而直觀,從而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在整個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學內容龐大,借助于多媒體這個現代化的工具,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學習圓錐曲線的定義時,教師先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圖片,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圓錐曲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圓錐曲線的畫法,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畫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得出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在整個過程中,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這樣將抽象的概念以動態的方式進行展示,讓那些看似靜止、孤立的事物形象化,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容易理解新知識,從而獲得清晰的概念。
二 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突破教學難點
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空間能力。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學習立體幾何時體現得尤為突出。立體幾何一直就是高中數學的教學難點,被認為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初次接觸立體幾何,會遇到許多困難。因為在平面上繪制立體圖形,會受到視角的影響,難以綜觀全局。而多媒體技術易于顯示圖形的形成、變化過程,可將復雜的圖形分解成簡單的圖形,讓立體圖形在平面內動起來,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觀察、領悟圖形中各元素間的位置關系、度量關系和圖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質。
如教學高二立體幾何時,我在講授圓錐、圓柱、圓臺的定義和性質時,就用幾何畫板制作分別以矩形的一邊、直角三角形一直角邊、直角梯形垂直底邊的腰所在的直線為旋轉軸,其余各邊旋轉而形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的動態生成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動態顯示過程中積極思維,然后從中抽象出圓錐、圓柱、圓臺的本質屬性,形成概念,并用發生式定義法給圓錐下定義。這種從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性質的掌握,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積極思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或正確的結論。
三 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呈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多媒體計算機以強大的圖形、圖像處理功能,為數學中的運動變化提供了演示的最佳功能。通過動畫向學生模擬演示逼真的現象和過程,提供給學生直觀、形象、生動的知識,具有其他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概括和作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他們抽象思維的過程,仍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體動態圖像演示,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而且突出其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
如立體幾何是學生學習中感到困難的一門課程,在教學用割補法求幾何體體積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把割補的過程直觀地表現出來,教師難于講授,學生更不易理解,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卻可以形象、生動地演示割補的過程。多媒體還能把復雜的信息分解為簡單的連續信息,動態模擬數學公式、定理中知識的產生、運動、變化、發展過程。
四 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巴班斯基認為:最優教學過程是應該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教養、教育、發展三方面獲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傳統的數學教學,板書、作圖等常規的教學過程必不可少。教師采用小黑板、投影膠片等來改進教學,但畢竟容量有限,而且對本身就需要按部就班地書寫和作圖的過程,這樣的改進都顯得力不從心。計算機在呈現文字和描繪圖形上快捷又準確,并且一次設計好后可供多人多次使用。這樣可以把教師從板書抄題目、作圖等繁重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進行概念的講解、原理分析和方法指導。借助多媒體對信息的優化處理,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展開事實、創設情境、提供示范。利用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和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對一些問題的難點,可以把畫面“定格”在某一位置上,進行分析歸納、運算推理,再通過必要的板書充分展示給學生。這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大容量、快節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尤其是數學復習課,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知識結構,設計題組訓練,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增加了課堂容量,為數學課堂教學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掌握好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立足點應該是輔助,在輔助教學的同時更應根據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適時、適宜的輔助,遵循“繼承傳統教學中的優秀成分,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完善教學”的教學原則,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