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手段的出現,在被許多人“拍手叫好”的同時,也引來了一些質疑。本文著重探討微課教學應用于中職校課堂的可行性及如何有效利用這一教學形式使其發揮其最大效應。
【關鍵詞】微課教學 中職校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6-0183-01
現如今,很多教學研究人員正在積極學習先進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術,比如說國外同行提出的微課理念,一度在國內很盛行,各大學校的教師紛紛學習這一理念,并以課堂為實驗載體,探索研究這一模式在國內教學環境的可行性。本文著重探討如何利用微課促進職業學校課堂的師生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 微課的概念與內涵
微課又名微型課程,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 David Penrose首創,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有效開展教與學的過程。微課的核心是課堂教學微視頻,一般時長在10分鐘以內,整合了微課件、微教案等內容,是在傳統教學資源基礎上建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將微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有許多優點,如微課短小精悍,教學內容單一,教學目標明確,便于教師將原本復雜的知識點細化后透徹講解,同時動態的視頻更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吸收,提升課堂效果。
二 中職校學生教學現狀分析
從教學的方面來看,中職教育的問題主要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教學模式方面,中職校盡管以就業為導向,但教學模式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即傳統的灌輸式,教師仍是教學的主體,一堂課要輸出大量的理論知識,這其中有些知識點還較抽象難懂,學生接受起來就比較困難。當出現趕進度的情況時,這種現象就愈加明顯。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記,教師和學生之間幾乎沒有時間互動,學生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理解消化教師講授的內容,課堂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其次,在教學設備方面,中職學校采用傳統的多媒體和黑板作為教具,課堂缺乏生動性,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教學效果不佳。再次,在教學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重政策,輕應用;強調傳統與現實,忽視發展與變化,存在著教與學脫節、學與用脫節,專業教學成了紙上談兵。
三 微課應用于中職教學課堂的技巧
微課引入中職校的優勢毋庸置疑,然而一些地區一些學校過度追捧盲目相信微課的作用,以點代面,以偏概全,甚至運用微課這一形式取代傳統的大課堂教學,這種做法不僅不會有很好的收益,反而適得其反。首先,微課是教師結合某一節課所授內容的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節而提前錄制的一段視頻或音頻。這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教師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自己對這節課的了解去制作,而忽略了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儲備、理解能力等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沒有學生直接參與的情況下假設學生已完成的狀態下進行。也就是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室里可以沒有學生,但教師心中不能沒有學生,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要時刻預測到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或情境,跳過答疑環節,并用過渡詞假設學生已完成此環節教學,在總評點解的過程中一一指出學生的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嚴格把握“多”與“少”這兩個矛盾因素。“多”是說教學內容多、容量大;“少”是說微視頻或微音頻時間很短,大部分控制在5~10分鐘,最多不要超過15分鐘為宜。用簡短的視頻或音頻去囊括極多的授課內容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制作微視頻或音頻時,要慎重選擇內容,最好是去粗取精,取其精華,否則教學就會拖泥帶水,不著邊際。其次,微課盡管和常態化教學相比有較大的區別,但仍須切題。傳統的大課堂往往需要花幾分鐘的時間導入,然而微課教學由于時間的限制,必須切題迅速,運用精美的畫面或通過設置懸念來切題,把時間分給后續內容的講授。再次,微課在收尾方面也是很講究的。教師要干脆利落,運用凝練的語言總結微課的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最后,微課比常態化課堂對語言的要求更高。在微課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不重復講相同的話,不講廢話,不講與上課主題無關的話語,哪怕是為了調節課堂氣氛所用的語言也不可。同時,由于微課是事先錄制好再播放給學生看的,教師語速的把握就很重要,語速不能快,要勻速,發音要清晰,否則會影響學生的理解。教師在微課教學時還要把握內容的邏輯性,盡管微課很簡短,但是它的知識內容是自成體系的,也能順利地過渡到其他知識點的講解。
四 結束語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微課不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對于單個知識點的講解也更加透徹。微課能夠讓教師發現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更好地作用于教學。然而,教師在使用微課這一手段時,要注意以學生為中心,慎重選擇微課內容,運用生動簡潔的語言,從而使微課的效用最大化,最終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麗梅、吳華.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微課教學[J].科教導刊(中旬),2013(12)
[2]李向暉.如何利用微課技術優化版畫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3(7)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