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HOLD不住自己的膀胱,最怕咳嗽,減肥好久依然是“小腹婆”,連性福指數也在直降……沒錯,大約40%以上的新媽媽產后都曾遭遇過骨盆松弛的煩惱。
分娩真的會傷骨盆!
骨盆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恥骨構成,左右兩塊恥骨在骨盆前正中連接,形成恥骨聯合,上下附有韌帶。懷孕時,內分泌激素的急劇變化會使恥骨聯合部位逐漸分開,韌帶隨之松弛。恥骨聯合的松弛在分娩時達到最大幅度,而分娩時內分泌激素還會使得恥骨聯合處軟骨溶解,有時甚至會發生分離。特別是初產婦,在分娩時為了讓胎寶寶順利通過,往往用力猛烈,這會把恥骨聯合撐開,損傷恥骨和周圍韌帶。因此,不少新媽媽在產后下蹲、拿重物或排便時都會感到恥骨處有痛感,嚴重的,在行走時都會痛到邁不開腿,甚至有時還會出現尿失禁、子宮下垂等痛苦的情形。
解密骨盆修復真相
Q:分娩后,骨盆松弛會帶來哪些身體變化?
A:分娩后女性的骨盆會松弛,會給身體帶來明顯的變化。骨盆下口變寬,這會讓臀部扁平;髖關節向內側歪斜,臀部變寬;骨盆變得松垮,腰部彎曲嚴重;腿部出現形狀變形,膝蓋以下的腿部扭曲,變成O型腿;變形的骨盆讓腹肌變得松垮,骨骼變得疏松。據統計,我國已婚已育的女性,45%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
Q:我生孩子是剖宮產,還需要進行盆底功能恢復嗎?
A: 不要以為剖宮產就可以避免盆底肌肉松弛,其實剖宮產同樣會面臨盆底肌肉功能削弱的問題。因為十月懷胎使盆底肌肉長時間過重負荷,激素水平導致盆底肌肉薄弱,所以,即使是剖宮產的媽媽也不可輕視骨盆修復。
Q:盆底修復的最佳時機是何時,需要注意什么?
A:一般在產后42天時開始,產后一年內效果最佳。骨盆訓練要獲得婦產科醫師同意,新媽媽出現發熱或身體狀況不佳、進行伸展運動時感到疼痛,以及睡眠不足或空腹時要謹慎進行骨盆修復運動。
產后骨盆恢復4節實用課
不管順產還是剖宮產,生完寶寶后,媽媽的骨盆都會變大、變形。因此,及時修復就非常關鍵。有一些實用的方法可以幫到新媽媽們。
第1課:產后及時進行骨盆運動
肩部運動:面部朝上平躺,將雙手放在腹部,肩部慢慢地進行上下運動,反復10次。分娩后的第二天即可進行,一周內每天做3次。
腳尖運動:端正地平躺,將雙手放在腹部,慢慢地將腳尖繃直再收回、豎起,反復10次。分娩后的第二天即可進行,一周內每天做3次。
骨盆肌肉運動:端正地平躺,將雙手放在腹部,在感到肛門收緊、憋尿的狀態下,用力將兩條大腿內側肌肉并攏到一起,保持該姿勢5秒,反復10次。從分娩后的第二個月起可以開始此項運動,一個月內每天做3~5次。
第2課:使用骨盆矯正帶
產后媽媽可以使用產后骨盆矯正帶,它能夠幫助矯正變形的骨盆,重塑體形,滿足健康與美麗的雙重需要。產后骨盆矯正帶尤其適用于分娩后出現較強程度的腰痛、恥骨部位疼痛的新媽媽,它能夠使骨盆下方產生適當強度的縮緊,支撐骨盆,極大緩解產后媽媽因骨盆松弛帶來的痛苦。除此之外,骨盆矯正帶也適合產后媽媽的體形恢復,能將骨盆緊緊地固定,縮緊變寬變大的骨盆。長時間連續使用或強度加大使用時,請注意間隔休息,睡覺時必須取下;使用中如感覺不適,請立即中止使用。
第3課:新媽媽別忘營養骨質
骨質更強硬,骨盆也就更不易損傷,所以一些增強骨質的食物就有必要列入新媽媽的健康骨盆名單了。加鈣牛奶、AD鈣奶、魚、蝦、牡蠣、蛋黃、核桃、榛子等食品中,鈣及硒、鎂、鋅、鐵等微量元素較豐富,平時不妨多吃一些。
第4課:注意自己的日常小習慣
生活中一些不良習慣也會讓我們骨盆偏離完美,產后骨盆修復也需要從生活細節的改變做起。
別蹺二郎腿:蹺二郎腿時,骨盆和髖關節由于長期受壓,時間長了骨盆在不知不覺中就歪斜了。平時長期坐著的人,要做到腰部挺直,膝蓋自然彎曲,保持雙腳著地。單腳站立也是造成盆骨歪斜的原因之一,新媽媽站立時,一定要將身體重心平均放在兩個腳上。
用雙手提東西:把要拿的東西分成兩份,用雙手提,這樣能最大限度上保持平衡。背挎大包的時候也要記住每天換一側肩背,老是用一側肩膀背包,背部和盆骨也會發生歪斜。
別睡太硬的床墊:太軟或太硬的床墊都會引起骨盆歪斜。理想的床墊應該軟硬適度,仰臥時身體曲線與床墊完全嵌合,由頭面部、胸廓、骨盆一起為脊柱提供水平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