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一次生病都令父母心急如焚,恨不得代娃受罪。這個“非常時期”,除了護理和照顧孩子的方法重要,對孩子的心理呵護也很關鍵。父母的態度和情緒隨時都在影響孩子的康復。
父母的情緒和心態是關鍵
孩子對家庭氣氛和父母的情緒特別敏感,尤其在生病虛弱期間。父母處變不驚,用理性的狀態配合醫生積極治療,把焦慮和緊張掩藏在心里,保持樂觀,營造輕松的氣氛,孩子從中獲得的不但是身體健康,還有心智成長。
貼心提示:對待疾病的態度決定疾病的康復效果,我們樂觀時,孩子就有信心面對疾病,孩子恢復得就快。一切都變得那么簡單,孩子的病很快就好了。
貼心和有趣當藥使
美國著名醫生特魯多說過他治病的經驗:“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小孩子需要在醫院待幾個月甚至整年,除了疾病的痛苦以外,漫長的等待更是煎熬。和孩子像朋友那樣,貼心與他們交談,這樣就能起到藥物的作用,甚至有時比藥物還重要。有位媽媽到醫院后,給孩子帶上了他愛玩的小汽車,做手術前檢查時又靈感突發地告訴他每檢查一項就可以積不同的分,比如抽血積5分,心電圖積2分,視力檢查積2分,積到20分就送他一個玩具。一天的檢查他都表現得非常完美,旁邊的人都夸他怎么那么乖,有誰知道他們的小秘密呢?
貼心提示:病痛對于孩子來說算不了什么,有趣才是最重要的。快樂的精神能夠戰勝任何生理上的痛苦,也能夠幫助孩子消除心理上的陰影。
孩子生病了,家人更應和氣
在醫院里,時常看到下面的一些現象:孩子生了病,夫妻倆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指責;在醫院里遇見不順心的事,家長也在孩子面前跟醫護人員大吵大鬧;孩子打針時哭鬧,家長哭得比孩子還厲害……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恐怕很少有人會考慮,自己的言談舉止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
貼心提示:在醫院住院時,父母和任何人的溝通對孩子來講,都在起演示作用。和醫護人員和善溝通,和病友互相關心照顧,時刻記得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幫孩子轉移注意力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幫助他痊愈的最佳方法,比如給孩子買本他喜歡的故事書給他讀讀,手可以動就讓孩子拿著玩具玩,或者一起玩一玩故事接龍的游戲。轉移了注意力,孩子的疼痛自然就可以緩解一些的。就像電影《美麗人生》中描述的那樣,父親為了消除孩子在納粹集中營中的恐懼,以做游戲的方式帶孩子度過了那段時光,沒有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真是一個偉大的構想!
貼心提示:對于孩子來說,如果有漂亮的游戲屋、好吃的糖果,還有屋頂可愛的小兔陪伴,生病有什么可怕的呢?
孩子生病了,可以和他一起讀這些書
書名:《瑪德琳》
作者:路德維格·貝梅爾曼斯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簡介:瑪德琳得了闌尾炎在住院,醫院的床能升能降,天花板的裂縫看上去像一只兔子,外面有樹、小鳥和天空,還有好多玩具和糖果……其他小女孩全哭了:我們也要去住院!
書名:《我沒生病》
作者:角野榮子
出版社:出海出版公司
簡介:本書貼切地表現了孩子生病時的心理活動,并用親切的方式告訴孩子怎樣做才能快些好。對于生病中的孩子來說不失為一劑效力不錯的“定心丸”。
書名:《我不怕疼》
作者:布蘭達 S.邁爾斯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簡介:漂亮的圖畫和安撫性的文字給孩子介紹了兩種通過潛意識減緩疼痛的方式——想象和深呼吸。美好的想象不僅可以讓大腦暫時忘掉疼痛,還能真正地在生理上讓疼痛降級。深呼吸作為放松身體的方式,也能起到安撫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減緩疼痛。
書名:《小白生病了》
作者:瑪麗-弗朗斯·弗盧里
出版社: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簡介:小白累壞了,他耳朵疼。爸爸打電話給克羅塞爾醫生。生病一點都不好玩,不過醫生會想辦法讓小白趕快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