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難免會遭遇孩子類似這樣“無理”的要求:請你把月亮摘下來給我!——面對這樣的要求,爸爸會如何應對呢?
多數情況下,我們很可能會雙手一攤,對小寶貝說:“摘星星、拿月亮么,這可實在是沒辦法的事情啊!”更為實際的家長可能還會抓住這樣的機會,試著為孩子上一堂關于月亮和星星的天文課。但你會不會爽快地說,“好啊,我這就去把月亮摘下來”呢?
我這就去把月亮摘下來
兩歲半的女兒,第一遍聽完《爸爸,我要月亮》這本書,就立刻激動地跑到陽臺上到處找東西,問她要找什么,她說:“要幫爸爸找梯子!”甲魚當時有點不知所措,幸好老婆出來解圍,說月亮最近比較忙,要下個月才有時間陪寶寶玩。
甲魚曾經是一位后知后覺的爸爸,月亮繪本激起了他的創作欲望。他用一位圖書推廣人的話激勵自己:“只要愿望足夠強烈,只要愛足夠深沉,似乎終有如愿以償的辦法。”甲魚抱著這種美好的信仰,開始用很多方式給女兒“摘”月亮,同時也走上一條老婆眼中創作動手能力都第一的好爸爸的陽光大道。
最開始是選擇最簡單的方法,買月亮燈和月亮飾物。接著是畫畫和手工,用各種材料做月亮,反正無論怎樣的月亮孩子都會喜歡。他和老婆商量好了,無論怎么忙,在女兒生日時,一定要親手給女兒制作一款月亮圖案的生日蛋糕。每年的蛋糕圖案都不同,但月亮總會在同一角落出現。
最有意思的一次莫過于去鄉下外婆家玩,甲魚拿硬紙殼制作了一個月亮,掛在門口樹叢中的某個樹梢上。月亮被涂上了夜光粉,在樹林中閃閃發光,惹得周圍的孩子都跑過來看。最后,女兒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快樂地接過爸爸從樹上摘下來的月亮。那一晚,女兒都在和月亮聊天,最后抱著月亮睡著了……看女兒那么開心滿足的模樣,甲魚也同樣愉快。
童心改變世界
小孩都有一顆渴望被滿足被溫暖的心,愉悅孩子,給他一個獨特的童年。
同一個主題,可以變換花樣陪寶寶玩,關鍵是那份愛意和童心。比如和孩子一起學習紙折月亮,全家烤月亮餅干,刷個月亮星星兒童房,在有月亮的時候觀察水盆里的月亮,甚至還可以自造月亮節:別人家的中秋節都是吃月餅,我們可要特別的月亮節。大家一起寫月亮詩、唱月亮歌謠、編月亮童話,攢五年就自己出一本家庭月亮書。
甲魚很喜歡迪斯尼的動畫《飛哥與小佛》,里面有句臺詞尤其動人:“別低估異想天開的力量,因為它是發明的原動力。”動畫片中的主人公“飛哥”和他的弟弟“小佛”則完全是“夢想”與“勇氣”的代表,他們用自己的想象,來創造出各種不可思議的發明,他們都對生活有著無比的熱情。
甲魚說:“也許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沒有辦法像他們那樣用自己的異想天開來改變生活,但我們也能夠像他們一樣,帶著孩子以一顆簡單而熱情的心去面對生活。將自己的想象用行動變為現實,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每一天都充滿驚喜!當我們每個人都能夠以這樣的心情來生活,誰說童心不能改變世界呢?”